□ 程向阳 文/摄
穿一双解放鞋,裤脚边上还“镶嵌”着金色的黄土,花白而略显凌乱的头发停驻着一些扬尘。除了身上一件褪了色的粉红色夹克,能透射出一丝丝艺术家浪漫的气质,否则怎么看,他都像一个农民,而不像一个画家。这是农民画家余山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余山原名叫余三仂,因为爱山、爱画,故改为余山。今年恰逢甲子之年的他,从小务农。在他看来,具有浓郁牛粪香味的农村是他的根,是他的魂。他的生活来源基本上依靠家中的一亩三分地。
在一年年收获着稻谷和红薯时,也收获着金色田野赋予他创作的灵气,这片希望的田野是他创作的源泉。
余山的家在休宁万安古镇水南村,该村山水相依,风光秀丽。新安江支流横江穿村而过,海阳八景之一的寿山初旭遥遥相对,故余山的画室取名叫“寿山草堂”。
早年的余山,做过石匠,雕刻过石人、石马等工艺美术品,深受当地人喜爱且有一定的影响力。因为水南村青山环绕、溪流淙淙、松林列列、翠竹迎风,遂生用笔表现的画意,创造出山水画的独特技法。当地徽派民居上的画作皆成了余山展示自己作品最好的舞台。
“三更打火五更鸡”是对余山在画画上勤奋最形象的比喻。每天,把老牛关进牛栏、放下耕作的犁耙和镰刀,村民“梦里水乡”甚至“鸡鸣五更”的时候,是余山思维最为活跃的时候,此时此刻的他,操起廉价的画笔和颜料把家乡的美景、胸中的思想和美感跃然纸上。带着这样亢奋和快感,余山又接着下地干活。他不累,或者有些疲倦的时候,来上二两老明光或红高粱,一天的生活再苦再累也都是阳光灿烂。他完全过着亦农亦画的“两栖生活”。
他的老师,安徽省著名画家、今年83岁的休宁著名画家涂影用“深夜画幅青山卖,赚点人间买酒钱”来评价他,称他的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叫人叹服。
功夫不负有心人,余山通过50多年的坚持和积累,近几年,他的作品已经受到了很多人包括画界人士的关注。2008年,他创作的书画作品《黄山民居图》在首届安徽省农民书画大展中一举获奖。2007年、2008年,余山先后被黄山市美术家协会、休宁县海阳书画学会吸收为会员。余山成了一位地地道道且小有名气的农民画家。
新闻推荐
□ 王佩华晨刊讯 11月17日,在休宁县法院执行法官耐心的释法析理下,一件因朋友间转借车辆造成的车辆租赁合同纠纷案当事人顺利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原来,本案申请人王某某经营...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