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阜新貌(资料图)□程于民
也许是“大阜”的寓意太美好了。屈指数来,同名“大阜”的村庄,全国竟有六七处之多。这里所说的,可是休宁县大阜村。
大阜情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阜有位青年后生,远在湖南当兵期间,谈了一位女朋友。退伍回家。进门,但见家徒四壁;出门,四顾关山重重。虽有鸿雁传书,也不由得心生惆怅。 那是一个夏日的黄昏,夕阳拖着艳丽的身影,久久不愿离去。大阜公社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女方上门来了。
大家奔走相告之时,亲戚邻居更是当仁不让。七八辆自行车,风风火火,飞出了山外。接回大阜,已是月上东山。
姑娘姓刘,白白净净,还有文化。就这样,在大阜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当村里人把她比作七仙女来传颂时,她却说,她是被“大阜”这两个字骗来的。
她说,一张张信封,都写着“大阜大阜”,总以为大阜是个老大的地方吧!谁知道,一头钻进了山旮旯。到如今,都不敢接父母过来。
大阜确实不大。点根香烟,可以从村头燃到村尾。不过,无论福兮祸兮,总之,她是与大阜结了缘。
富溪与大富营
大阜村,自古行政隶属休宁县。远在宋朝,县立十一乡六十里,大阜属和睦乡轻财里;元朝改为二十都。现名大阜村,是从农业生产合作化开始,并沿用至今。
那么,大阜的村名是怎么由来的呢?
经过考证,笔者以为,大阜一名,来源于“大富营”。然而奇怪的是,在名称“大富营”的同时,却又称作“富溪”。
富溪是村中的母亲河。发源于白际山脉。穿村而过,汇入紫云溪。全长三十余里。
“富溪”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南宋端明殿学士、休宁汊口人程珌所作的《洺水集》中,其中有文《程用之墓志铭》,文中记述:“汊川(即汊口),富溪与夫鄱阳诸族,则由临溪而后散……用之,富溪族也。”
文中所记的程用之,名汝砺,字用之。生于1152年,卒于1223年,为休宁大阜程氏中书房之祖。程珌考中进士之前,曾跟随程用之学习阴阳地理。此后,吕午、程敏政、文征明、徐文长、顾清等名人大家,为休宁大阜程氏先贤书写的墓志铭,以及互相往来的诗书文献,皆以“富溪”作为地名记述。千百年来,休宁大阜程氏所有自编古籍,皆以“富溪”地名自称。在新安程氏宗族事物往来中。休宁大阜程氏始终以“篁墩程富溪派”称谓。《列女传》中,关于程鎡之妻的事迹,也记作:“休宁富溪程鎡之妻竹林汪氏之女也……”
“大富营”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方回所作的《宋江西转运干办公事程公晞尹墓志铭》中,文中有记:“公讳晞尹字圣任号隐莘……家地名大富营去汊口十余里。”
程晞尹,生于1214年,卒于1271年。为休宁大阜程氏主簿房之祖。
此外,朱升的《枫林集》,扎源的《吴氏宗谱》等古籍,都曾以“大富营”作为地名记述。明代高僧蕅益禅师所编的《见闻录》中,曾经记作“大傅瀛”。《休宁汪氏族谱》曾经记作“大夫瀛”等等。这些应当都是“大富营”的谐音,以及地名的演变。
进一步查阅历代《休宁县志》和《徽州府志》,其中记述休宁大阜程氏人物事迹时,皆以“富溪”地名记述。而在乡村图及隅都介绍中,曾先后记作“大富营”、“大阜营”和“大阜瀛”。进一步发现,《休宁名族志》和《新安名族志》中,在记述程氏居里富溪的同时,下有标注:“一名大富营”。而在介绍休宁乡里大富营的同时,却又标注“富溪”。
作为地名,大富营比富溪在时间上要长远,在范围上要广泛。休宁大阜是一个多族共居的古村落。后唐同光二年,即公元924年,程氏一族迁入。传七世,程卓(字公立,一字仲立)为歙州(徽州前身)学正,从此发家,代有闻人。仕而显者,有南宋文武进士程骧,官至中书舍人;学而著者,有明朝理学大儒程曈,崇祀乡贤祠。程氏在村中可以说是一枝独秀。为了彰显风雅,独名“富溪”,以标新立异。由于程氏的日益强盛,“富溪”一名在大阜相关古籍文献中占据了绝对的份额,从而也就成了书面称谓;而“大富营”只是成了口头称呼。
新闻推荐
□ 程向阳 文/摄穿一双解放鞋,裤脚边上还“镶嵌”着金色的黄土,花白而略显凌乱的头发停驻着一些扬尘。除了身上一件褪了色的粉红色夹克,能透射出一丝丝艺术家浪漫的气质,否则怎么...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