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走进横关学校 2008年走黄塔桃 本刊记者走进苏州 本刊记者走基层□ 记者 程向阳 文/摄
核心提示:10年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本刊坚持的办报宗旨,做“五度”(速度、力度、温度、广度、深度)新闻成了本刊努力的方向。
速度:追求第一
做新闻,要求在速度上追求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声音、第一表达,让读者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最多的新鲜资讯。
2006年1月1日,新年第一天,休宁县齐云山镇龙源村辛田组发生一起二氧化碳中毒事故。该村一余姓家庭的小孩要吃山芋,大人去地窖取山芋,由于缺乏科学常识,地窖缺氧,孩子的父亲、母亲、奶奶、舅公先后因二氧化碳中毒而窒息死亡。事故发生后,本刊记者第一时间打的赶往事故现场,比多家媒体早到3个多小时,了解现场情况,跟进事故救援和善后处理,再找相关部门详尽了解事故原因,专访医疗专家。当晚,本刊记者将采访的内容形成稿件,一篇题为《吃人的山芋窖》于第二天见报,打消了读者之前的不实猜测,也就冬令时节预防二氧化碳中毒进行警示。
10年来,本刊一直推崇“第一时间”概念,《女中学生缘何轻生》、《一件无头杀人案,接警8小时告破》、《3·7故意杀人案成功告破》、《狠心丈夫杀妻分尸——黄山区追击四天擒顽凶》等突发新闻均第一时间报道,高速通车、大雪封路、特大洪灾、中国黄山旅游节等重大新闻现场,本刊记者也都是第一时间到达、第一时间采写,第一时间刊发。
力度:铁肩担道义
力度就是监督。作为主流媒体,“铁肩担道义”成为本刊义不容辞的职责。
2006年6月18日,黄山市中心城区阜上农贸市场,一家从南京引进的雨润冷鲜肉专卖店开业。可开业不到半个小时,就遭到周边猪肉经营户集体“堵门”,这家冷鲜肉店不得不被迫关门,被围堵的另两家连锁店也只好关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开放的,竞争是公平的,外来专卖店为何遭到围堵?本刊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了解,被堵的原因是冷鲜肉在品牌、价格等方面占有优势,给当地猪肉经营户带来压力,一些摊贩情绪激动,遂采取极端措施。第二天,《南京冷鲜肉黄山店开业半小时遭封门被迫关门》一文见报,引起时任黄山市委书记的高度重视,立即批示分管副市长召集工商、商务、卫生等部门开会,要求调查原因并支持合法经营。6月20日,关门一天后,南京雨润在黄山的三家连锁店全部恢复经营。
10年来,主动出击、维护正义、强力监督、推进和谐,本刊成为敢于碰硬的主流媒体,《半夜砸墙为哪般,只因装修现隐患》、《休宁农民工浙江武义结薪时遭群殴》等监督稿件纷纷出炉。
温度:关注百姓冷暖
媒体要用善良的眼睛看社会,记者要关注百姓冷暖,于是做温度新闻成为本刊的自觉追求。
“小狗玩具5元、奥特曼模型0.5元、《优秀作文》书8元、呼啦圈0.5元……要买的趁早啊,为周婉婷献一份爱心!”2009年3月17日下午,屯溪区阳湖镇中心小学内刚放学的学生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带着精挑细选的“商品”,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来到自己的“摊位”前,举行“爱心义卖”,为该校白血病学生周婉婷募捐。2006年,还在读小学的周婉婷患白血病的消息经本刊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学校、市红十字会、黄山倾城之爱志愿组织、民间网站等曾为周婉婷举行过无数次爱心募捐,总额达到60多万元。正是有了社会的爱心,周婉婷的病情得到及时救治。转眼多年过去,周婉婷已上初中三年级,成绩名列班上前10。
2006年1月,休宁白际19岁的方翠丽患白血病,经本刊报道后,引起时任市委书记重视,爱心募捐齐向方翠丽涌来,家中一贫如洗的方翠丽得到救治。同年4月,方翠丽成功接受骨髓移植。7月,经历50多天的生死搏斗,方翠丽闯过抗病毒感染、抗排异、化疗等大关,顺利出院。如今的方翠丽身体健康,已是屯溪徽商国际大酒店办公室行政文员。
粗略统计,10年来,经本刊报道而得到帮助的人达200余人,捐款数额达百万元以上。
我们走的路有多长,爱心也会传得有多远。10年来,中国好人戴国彬、白血病女童吴林晨、孤儿余甜、聋哑女孩汪秋英、贫困大学生吴伟安、患红斑狼疮的谢新华、卖词救父的“黄山张海迪”方华清、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最美医生樊惠华……一位位经本刊报道的有温度人物成为黄山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本刊开展的“圆梦贫困大学生”、寻找“黄山好人”、“爱涌黄山”、“晨刊帮帮忙志愿服务”等公益慈善同样温暖了黄山大地。
广度:八面来风
新闻的广度包括新闻的外延、服务半径、辐射范围、影响的人群和层次等。虽然本刊是一家地方性刊物,但从不放弃对广度的追求。
“喏,我新买的房子是目前乐清柳市镇最高楼的最顶层……”2014年4月12日中午时分,坐在张富田的奔驰车上,我们朝着张富田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靠河岸边的一栋楼很高,足有30层以上。这是2014年本刊“黄山人,你在他乡还好吗?”大型采访小组在浙江温州采访时的一幕。1974年出生的张富田来自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如今已是上海何晶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安徽乐清商会常务副会长,公司年销售额超亿元。据黄山市人力资源统计显示,黄山市150万人口中有30多万人和张富田一样在外创业,年创造经济效益数百亿元。如何将他们纳入黄山读者视野?本刊遂策划“黄山人,你在他乡还好吗?”采访活动,延伸报道触角,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0年来,本刊多次派出采访小组奔赴全国各地,采访人物百余名,也让更多在外黄山人认识了本刊。
深度:争取话语权
没有深度就没有影响力,就无法取得社会话语权。为此,透过现象看本质,做深度新闻成为本刊的一大亮点。
2013年,“倒春寒”致全市近三分之一左右的茶园受灾,全市茶叶减产1250-1500吨,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茶业是富民产业,与黄山市70万茶农紧密相连。为全面反映黄山茶农、茶区、茶业和茶产业的真实现状,本刊迅速策划“记者走进一线茶区”大型采访活动,很快用4个整版进行全方位报道,为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抗灾救灾提供了第一手信息。报道见报后,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省委宣传部阅评员也专门进行表扬。
10年来,本刊多次策划深度报道,《素质教育VS应试教育》、《斩断假药销售链》、《农民程安水的维权历程》、《殡葬改革掀起风俗革命》、《沿着小平足迹走》、《走进高铁时代》、《摄影正在改变黄山》等深度报道不断涌现,《记者走基层》、《基层吹来清新的风》、《来自驻村记者的报道》、《来自防汛一线的报道》、《全国两会热点解读》等相关栏目深受读者好评。
新闻推荐
□ 胡玉忠晨刊讯 近日,休宁县海阳镇横江社区工作人员来到“三无”人员叶某家,为他办理入住敬老院手续。叶某现年85岁,长期租房,独自生活,今年6月患脑溢血病后出现后遗症,行动不...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