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程向阳 方姗姗 樊成柱
3月6日,农历正月十六晚,休宁县榆村,有着百年历史的龙灯会同时在富溪村、藏溪村和添灯组进行,四条龙同时劲舞,舞出精气神。
有三点值得一提:一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添灯组龙灯会是时隔30年后再次起舞;二是当晚舞龙时间长达6个多小时,从晚6点一直到凌晨0时;三是龙灯会全由民间自发集资组织。近万村民沉浸其中,四条巨龙首次同舞,这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可载入史册。添灯组村民汪荣光说,他们舞龙图的是个热闹,图的是个好彩头,图的是全村人积极向上、创造美好新生活的力量。
在当下许多农村,尤其是正月十五大批民工返程后,组织一场龙灯会并非易事,首先是财力,再是人力,三是安全。据了解,榆村各村舞龙所花经费皆由当地村民自发捐助,舞龙的劳力由各家各户主动承当,由村民组成的保安就达100多人。记者在榆村采访,见民众热情高涨,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凸显。榆村在黄山市算是大村落,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明代辛峰宝塔和清代的节孝牌坊得以遗存,“扬州八怪”之首汪士慎、大书法家董其昌在此执过教鞭,还有义救许阁老的徽商程爵等,一串串文化的光芒让榆村熠熠生辉。值得欣慰的是,今年春节,黄山市传统民俗文化全面复苏,如歙县汪满田的鱼灯,许村的舞大刀,叶村的叠罗汉、打秋千,黄山区的轩辕车会、休宁右龙的板龙等。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称,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特色村镇的文化等,这些表述无不点出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传统民俗备受追捧源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复苏,因为每个中国人的身体里都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
新闻推荐
□ 程玉芳晨刊讯 3月10日上午,在休宁县城郊森林派出所办公室里,年逾古稀的陈某接到《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时,出乎意外的处罚结果令其极为感动,不停地抬起双手伸出大拇指,对办案民...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