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玲琳
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齐云山位于休宁县齐云山镇岩脚村,景区所在的月华街村民组共有28户、100多位村民。一直以来,这些村民成了齐云山景区旅游接待的主力军,而村民中从事旅游服务的大多是村里的妇女。
“村里共有50多名妇女同志,20多名青壮年妇女是家里从事旅游接待的主力军。旅游接待工作中,女性更具亲和力等特性,山上的男同志大多从事一些辅助性工作或在山下工作。”3月5日上午,齐云山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凌云用一句“齐云旅游女当家”概括了当地家庭的特色结构,而为了让这些顶了齐云山一片天的妇女们事业发展得更好,管委会平时除了集中组织妇女们理论学习外,还会带她们外出参观以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
当天上午,齐云山上游客香客络绎不绝。从景区入口处开始,游客们首先接触的便是景区讲解员。跟别的景区景点不同的是,齐云山景区讲解员大多是山上年轻的女村民。她们除了给游客带来当地道教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专业介绍外,还能指着任何一处熟悉的草木聊起自己在道教名山生活的点点滴滴。
“感觉这里的讲解员多了些生活味,跟她们游齐云山就像是在老乡家里串门一样,有股亲切感。”朱迪是当天冒雨带着一家人从芜湖赶来祈福的游客,在景区村民讲解员叶海霞的带领和介绍下,他觉得规范的景区讲解和叶海霞家的农家乐大餐给自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村里像我这样20-40岁的女同志都是景区讲解员兼农家乐经营服务者,我家的房子就是‘丁復先\’老道院旧址,农家乐餐饮住宿也经营了近10年的时间。”当天中午,叶海霞边笑脸相迎地招呼家里的游客边对记者说,从事服务接待工作比较适合女同志,所以她家这一块无论多忙都以她和婆婆为主。而她的工作就是闲时当讲解员,遇到有团队接待吃饭住宿时,就回家成为招呼接待的老板娘和制作美味佳肴的大厨。
“我们村里的妇女都勤奋好学,为了当好讲解员我们会学习道教文化知识和景点介绍,为了将农家乐做好,我们到黟县和浙江等地的农家乐去学习参观。”叶海霞说,在村里和她一样从事这种多重身份的妇女在一起聊天时聊的都是如何将旅游接待工作做好,如何提升自己,大家都把这当成自己的一份终生事业来经营。
叶海霞说,大厨和老板娘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因为每隔一天要到山下县城的菜市场,买菜、搬运和开车这些活都是自己干,而遇到有团队中午就餐,早上四五点就要下山买菜,等忙完客人的餐饮结束后,自己要到下午二三点才能吃上午饭。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山上最早经营旅游接待的浮云餐厅老板娘兼大厨汪顺女64岁了仍旧每天忙个不停。她家餐厅门前一大块空地上可以一览齐云山脚下最美的风景,因此,来她家的游客每年至少4-5万人次。餐厅里看不见男同志的身影,有的只是厨房里洗菜、烧菜和餐厅忙碌接待的50-70岁的妇女。
“我这里除了忙季时我媳妇帮忙一起干,其余时间都是我们这几个老太太,山上人身体硬朗,做饭招待对我们来说都是些小事。”中午饭点,从事餐饮服务30多年的汪顺女一边用脑子记下客人需要的菜,一边熟练地从厨房里挂满鸡鸭鱼肉的架子上取下食材制作,还开心地跟记者介绍情况,来齐云山的游客虽然图的是吃个农家菜,但是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人口味都不一样,为了多留住回头客,我们也会因人而异有些微微的变化。她觉得自己现在的烧菜水平是越来越好,会烧的菜品也越来越多,而游客喜欢吃她烧的菜就是她最大的成就。
齐云山上还有一个以60-80岁老年女村民人为主的香烛流动经营人员。她们通常集中在景区“寿”字崖的位置,见到游客来时,会主动而热情地上前介绍当地的道教文化和推销自己的售价与市场价相当的香烛。推销给游客香烛后,她们通常是很负责任地跟在香客后面,挨个地为香客介绍注意事项并用随身携带的打火机为香客点上香火,直到所有流程完毕她们才会离开。
“我们在齐云山生活了一辈子,对习俗和当地的道教文化最熟悉不过了,我们卖香烛一方面是给自己增加点生活费,一方面让游客感受下本土习俗。”今年66岁的汪细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她说这些年来随着齐云山道教旅游名气的增大,山上的游客越来越多,她们为游客开展服务带来的收入都挺高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她们这些年纪大的妇女要一直守着这座宝地,并会用心服务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感受。
新闻推荐
3月10日上午,休宁县组织开展县直机关领导干部义务植树活动,县四大班子领导、县直机关和商山镇党员干部200余人参加。上午9时,休五公路高潭村至黄村共计2.5公里的路段两侧分散着忙碌的人群。通...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