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祁俊 题图:余俊
6月28日,注定是一个激情澎湃的日子。贯穿祖国南北的大动脉——京福高铁合福段全线贯通!穿梭来往的银白色动车,在黄山的青山绿水间如风飞驰,自豪地宣告:高铁来了,150万黄山人民翘首以盼的高铁时代终于来了!
黄山,山水优美,人文灿烂,生态绝佳,物产丰饶。这里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旅游城市和人居城市,这里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合福高铁的开通,不仅让黄山形成了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航互补的立体交通体系,而且它串联起黄山、婺源、三清山、武夷山等景区景点,将黄山旅游的半径扩大到1000公里,黄山与全国的距离更近、联系更紧!
高铁,让梦想走进现实
自古以来,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位于合肥、杭州、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中心的黄山,受自然环境制约,交通一直是黄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从古老的江边码头,到曾经繁忙的徽商古道,黄山人走出大山的梦想和追求从未停止。然而,到目前为止,黄山市境内只有一条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建成通车的皖赣铁路,全长140公里,设计时速仅为每小时60-80公里,曾被称为“铁路盲区”!
2008年12月16至17日,在中央扩大内需的关键时刻,铁道部经过反复调研与蹉商,与安徽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快安徽省重点铁路项目建设的会议纪要》,明确在2009年开工建设三条铁路,分别是北京至福州客运专线安徽段、实施皖赣铁路扩能改造、新建黄山至杭州铁路。
激动人心的消息让全市150万人民欢欣鼓舞、无比振奋:三条铁路的建设,将构建起黄山的全新时空,黄山到北京只需5小时、到上海和福州只需2小时、到杭州只需1小时,黄山,将迎来与长三角城市的“同城时代”,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三条铁路的建设,不仅使黄山的土地升值、旅游升温、文化价值升高、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使与之相关的服务产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将发展得更快更好。三条铁路带来的时空变化将使信息更加丰富、更加畅通,为黄山发展提供更加宽广的角度和具象的空间,必将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无穷动力!
机遇鼓舞干劲,巨变凝聚人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将高铁建设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规划、土地、融资、拆迁、审批、对接、组织、宣传等八个方面,加快推进高铁建设各项准备工作。
2008年12月24日,原铁道部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率专家组前来黄山,就合福、皖赣、黄杭三条铁路的走向、站址进行现场踏勘,重点研究合福高铁的线路走向,标志着合福高铁前期工作正式启动。
2009年3月,市铁道办正式成立,担负着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做好境内的征地拆迁、沟通协调以及高铁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的重任。2010年,市政府又挂牌成立“黄山市高铁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高铁新区及高铁项目的投融资平台,确保合福高铁如期建成。
2009年12月22日,铁道部、安徽省、福建省等在河南郑州市联合举行合肥至福州等铁路项目建设动员大会,拉开了合福高铁建设序幕;2010年4月19日,中标合福高铁黄山段第七、八标段的中铁十一局和中铁隧道局项目工作组正式进驻黄山市,合福高铁黄山段全线开工。
然而,逐梦之旅并不平坦。受宏观政策影响,同全国各地一样,合福高铁建设也遇到了一些困难。艰难时刻,全市上下坚定必胜信念,保持进取之心,该干的、能干的都抓紧干,一刻不松、一丝不怠。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利好消息不断传来:
2012年7月,时任铁道部部长盛光祖与安徽省省长李斌就安徽铁路建设有关问题在北京进行会谈,双方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将黄山—杭州铁路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铁路发展规划重点项目,部省共同争取黄杭铁路可研报告年内早日通过审批;铁道部同意按照县级站标准研究落实合福、黄杭铁路歙县站设计方案,并与合福高铁同步建设。
同年8月,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组织召开了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安徽段中间站站房初步设计审查会,初步确定黄山北站站房建设计划。
自此,合福高铁黄山段全面进入加速建设阶段!
工地,演绎豪情与速度
一根根钢筋,一个个桥墩,一片片箱梁,一项项浩大的铁路工程,在黄山大地拔地而起。
合福高铁黄山段长约70公里,途经歙县、徽州区、屯溪区、休宁县等11个乡镇36个行政村。调查摸底、征地搬迁……沿途各乡镇村把服务高铁项目作为“天字一号工程”,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引导群众积极支持项目建设。镇村干部深入沿线各村庄,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从丈量征地面积到征地补偿费发放,从安置区选址建设到坟墓安置点确定等等,不断征求群众意见,调整工作方案,完善征地细节,从一点一滴的繁杂事务做起,把征地搬迁真正办成了一件为民利民惠民的好事,从而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合福高铁建设全线展开,各项控制性工程快速推进,小尖山隧道、蓝田隧道、红枫口隧道、西溪南特大桥、富资河特大桥、蓝田特大桥等工程顺利开工建设。
丘陵、溪流、沟壑……黄山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集合着多样的地理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隧道施工风险高,桩基和路基处理难度大。这些都给高铁建设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看似平坦的地面、不高的山峰,底下却是危机四伏。”
怎么办?“抢速度,也要抢质量!我们要把合福高铁建设成经得起时间、运营及历史检验的样板铁路线。”转战过全国许多高铁建设工程的参建单位信心足、干劲大,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高标准起步、高要求运作、高质量完成、高速度推进,攻克了一个个难关,铸造出一条钢铁长龙,成就了合福高铁线上的一项项优质工程。
“铺轨开始!”2014年6月25日上午9:00,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上长林村黄山北站铺轨现场,随着中铁十一局合福高铁安徽站前七标铺架分部总指挥一声令下,合福高铁江南片黄山段第一根铁轨正式开铺,这是黄山高铁历史上铺下的第一根铁轨,意味着合福高铁距离建成通车又进了一步。完成一根500米长、重30吨的钢轨铺设需6分钟,600名工人每天奋战在合福线上,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铺轨任务圆满完成,合福高铁黄山段于今年3月5日顺利开始进行联调联试,首例动车试车黄山段!
新城,崛起发展新希望
随着高铁建设的加速推进,一座崭新的城区也在黄山的西北部悄然崛起。
2010年3月18日,原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率领有关人员现场踏勘和调研,确定了黄山北站站址。依托黄山北站而建的高铁片区,是京福、皖赣、黄杭三条铁路在黄山市的交会点和重要节点,也是黄山市未来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规划的高铁片区控制面积10平方公里,可容纳10-20万人创业与生活。整个规划彰显自然山水与城市景观的和谐统一,突出生态、宜居特色,循山势、顺水势,体现了现代气息和生态文明特色,这里将成为黄山新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旅游服务中心、商务中心以及生态居住中心。
2010年11月8日,黄山高铁片区正式开工;2013年9月28日,以“古徽新韵”为建筑创意的黄山北站拉开了建设序幕。黄山北站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地下、地上共四层,投资概算5.8亿元,站场规模10台17线,是合福线上除合肥南站、福州站以外最大的车站。与此同时,围绕“—场、—河、两区、四桥、七路”建设任务,有关部门拉升标杆、自我加压,超常规推进高铁片区各项工作。
为了抢抓工时,他们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一周难得休息一天。每拆一栋房,每征一块地,每修一段路,都要牵动很多方面,工作人员不辞辛苦、积极努力,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为保障建设质量,他们制订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办法,定期召开质量安全分析会,坚持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检查机制,严把图纸设审关、材料进口关、质量检测关。
为控制工程成本,节约建设资金,他们成立了招标领导小组和合同领导小组,抓好工程招标关、计量关、变更关,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
四年多来,高铁片区的全体工作人员和项目部全体建设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既定工程建设任务,保障了高铁如期通行。截至目前,高铁片区建设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高铁北站、站前广场、站前公园、汽车客运枢纽等重点项目已建成。
回首向来萧瑟处,从决策到建成,历时8年,一条路,凝聚的是真情与奉献;8年时光,飞扬的是激越与豪迈……四通八达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干线穿越崇山峻岭,在黄山大地尽情起舞。万里通衢,黄山咫尺。在小平同志“黄山谈话”发表36周年之际,“将来到黄山要能开快车”的殷切嘱托正变为美好的现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讯 7月7日,小雨淅沥,在休宁县溪口镇祖源村至陈霞乡言田村的古道上,几位村民正在清理杂草,修复古道。他们说,这是祖源村项润余老人出资请他们来的。这样的好事,老人已经连续做了七年。...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