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新闻 歙县新闻 休宁新闻 黟县新闻 祁门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黄山市 > 休宁新闻 > 正文

核心提示:难能可贵的是朴实的鄣源人慷慨集资修建古亭、义务清理古井古道、编撰旅游宣传册,齐心协力保护和利用古村落开发乡村旅游,堪称徽州文化脉络的延续与发扬。樟源里

来源:黄山晨刊 2015-06-24 18:54   https://www.yybnet.net/

□ 程国伟 盛红兵

近些日子,休宁县鹤城乡樟田村樟源里村民不经意地提到村中有一口古井渐渐被埋没了,这件事引起村两委负责人的重视。经村组干部现场查看,报告文物保护等相关部门后,该村人员进行清理,使得古井重见天日,焕然一新,清冽甘甜的井水让大家竞相品尝、赞不绝口。

古井位于樟源里水口方氏老屋庭院后花园处,距离水口“石门胜概”古寨墙100余米。古井为长方形,长3.05米,宽2.2米,由规格整齐的青石板砌就而成。建造者为防止山谷泥石杂物滑流渗入,特在其外围修建了宽15米,高约3米缝密严实的椭圆形青石护墙,并在井池的左右及后山栽植了红豆杉、银杏、桂花及毛竹林以防水土流失。岁月沧桑,时光荏苒,三棵粗大的桂花树虽然空心了,枝叶依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可想当年的后花园是多么的景致宜人。

从挂牌保护的古树来看,古井至少有200年历史。参与清理古井的方福昌告诉笔者,上世纪70年代初,每年梅雨季节涨洪水时,下村的村民还都到古井挑清水喝,后来随着新农村建设自来水安装到家,井水派不上用场,井台也就让许多杂物给掩盖了。

相传古井原址是一眼山泉,泉水冬暖夏凉,平时也不为人所用,建造这口上规模的石井是为了迎接方翰林(方炜)的到来。方炜,鄣源方家23世孙,字燮和,号碧岑,乾隆乙科卯顺天举人,壬辰科进士,中翰林,乾隆皇帝多次诏见,欲委以重任,因权贵和珅干预,外放江南河库道,是方氏由安徽休宁彰源迁居定远炉桥后第一位中进士的人。如今在鄣源方氏宗祠门前还立有4对(6大2小)的旗杆墩,大门口额枋上还保留有四个小方孔,是当年安装“来头”悬挂“钦点翰林”金匾(文革破四旧时已被烧毁)的。

据村中老人叙述,当年获悉方翰林要回家探访,村里人倍感荣耀,立即张罗迎接事宜,请风水先生数十人会商专为他选址建造下榻的住房(老屋的地基就是现在方福昌居住地),一座高大仅一层的天井砖木结构的马头墙房子,踏进大门,天井左侧一棵粗大的桂花树葱郁的枝干向屋外延伸。为迎合方翰林爱看风水的喜好,村里先生从他的名字入手,“炜”字不缺火,多设置点与水相关的景致可与之相辉互映,想必能讨大人的欢心吧。于是,在村口建造了水口凉亭,在家门口小溪边修建了水埠,原先后院不起眼的泉水凼立马风光起来,小圆井变成了大方井,小石头护墙上添加了平整的大青石板防护,就连下井的石阶也十分讲究,每步不高不低,方便提水,露出水面站脚石设为八角形,有着喜迎八方来客之意。

流口民谚:樟源好水口,冯村好阳基,流口好前山,茗洲好茶园。其中的“樟源好水口”便是人们对樟源村的祖先们在村址选择上严谨科学的称赞。如今村落水口石墙、石门、石碑保存完好,还有难得一见千年古树、方氏宗祠、徽商大屋、红军标语、果岭驿道。最难能可贵的是朴实的鄣源人不等不靠集资修建古亭、义务清理古井古道、编撰旅游宣传册,齐心协力保护和利用古村落开发乡村旅游,堪称徽州文化脉络的延续与发扬。

新闻推荐

八旬翁五年连交特殊党费

□ 记者 舒俊在建党94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屯溪区昱西街道戴震路社区84岁的退休老党员姚任之连续第5年自愿多交党费,将1000元作为贺礼献给党组织。姚任之说:“这只是为了表达我对...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上党课迎七一2015-07-01 18:54
评论:(核心提示:难能可贵的是朴实的鄣源人慷慨集资修建古亭、义务清理古井古道、编撰旅游宣传册,齐心协力保护和利用古村落开发乡村旅游,堪称徽州文化脉络的延续与发扬。樟源里)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