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富堨镇开展诉调对接工作
到高铁歙县北站志愿服务
法官上门立案
慰问困难群众“小树,我的电脑不能上网;小树,我的打印机打印不出来;小树,下午要开视频会,你把设备调试下,小树……”法院里,你能听到喊得最多的名字就是——小树。
小树,就是歙县人民法院普通干警方建树,今年正好40岁,是一名有着11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因名字中带有一个“树”字,同事们都亲切地喊他“小树、大树、树树……”的确,他也有着如树一般默默奉献一片绿荫的风格与品质。
2008年,年轻气盛的方建树走进了神圣的法律殿堂,分配在法院办公室工作。从此,他全身心地躬耕于为法院审判中心工作提供保障的“后勤园地”里,多少次晨曦与暮色,多少次奉献与付出……
“我只是尽己所能地去做事”
笔者是2013年考进歙县人民法院的,比方建树晚5年,但恰巧我们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此次为了采写方建树,我特意留心观察了他好一阵子。他相貌平凡,中等身材,不是英雄,也没有壮举,但却是全院120多名干警中,大家一致公认的“好人”。然而,“好人”又是怎样炼成的?
与同事小程交流时,我问她:“方建树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是他的笑容啊,每次跟他说话,他总是伴随着‘咯、咯\’的笑。”问到同事小吴时,他也说:“他的笑特别能感染人,有时候工作累了,听到远处传来他那标志性的笑声,就感觉轻松了不少。”在一旁的同事大亮补充道:“还有他总是带在身上的两部‘古董\’手机,铃声老老响,而且经常跟他说着话,铃声就突然响起来,他就被其他人叫过去了。”正说着话,我的手机也“叮咚”了一声,打开短信一看:“定于××年×月×日下午2:40在院三楼会议室召开全院干警大会,要求……”下班时间,收到这样的工作短信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再细想一下,此时的方建树不正在发这样的短信么?
对他本人进行采访时,他很不好意思,笑着说:“我觉得我做的事情都很普通,既然在这个岗位,我就必须认真对待,尽己所能地去做事。”凭着这股认真劲儿,7年间,从文件收发到档案管理,从会务接待到办文用印,从网线布置到软件安装,他把件件看似普通的小事做得细致入微,没有出过半点差错。
“与电脑打交道,我很乐意”
方建树出生于黄山市休宁县的一个小山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是家里的老幺。虽然经济拮据,但不识字的父母还是省吃俭用供他们四个兄弟姐妹读书。方建树是最有出息的一个,1996年从安徽省粮食学校毕业后被分到休宁县万安区首村粮站搞计算机工作,这在当时村里人看来是十分“高大上”的。然而,2002年全国粮食系统改制,方建树下岗了。出于对计算机专业的热爱,他坚持进一步自学计算机知识,并开办了计算机培训中心,专门为全县下岗职工培训计算机应用知识,使许多人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后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他还因此被评为2005年“全市再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方建树毅然决定“弃商从政”,报考公务员。2008年,凭靠自己的实力,方建树如愿考进了歙县人民法院。恰逢此时,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在全国大张旗鼓地铺开,法院亟需懂电脑的专业技术人才。
报到那天,院长特意找他谈话,要他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负责全院网络系统的维护。这对于他来说,算是驾轻就熟。接手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法院内、外网进行了物理分离,上网的稳定性及网速得到大幅提高,为日后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013年,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审判管理“三化年”活动。歙县人民法院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人人配备内外网两台电脑,还升级改造了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成远程视频提讯系统、远程视频信访系统和7个科技法庭、执行指挥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审判质效评估、智能辅助办案、网上办案、网络办公系统等10余个软件投入使用。这些软硬件设施升级的背后,方建树几乎放弃了休息时间,陪项目施工单位看现场,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为保障系统的畅通,方建树独自承担着全院200多台电脑及多媒体数字设备的维护与巡检,抓住每一次培训学习的机会,认真做笔记,以便指导干警操作。
“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我并没有觉得有多累,与电脑打交道,我很乐意,因为做技术,很单纯。”方建树又一次绽放了他的笑容,摆着手说道。
“真想静下心来好好学习”
方建树执着、刻苦、锲而不舍的学习态度是大家公认的。他的办公桌上摆放了各种书籍,有计算机的、法学的、心理学的,还有会计学的。在同事们眼里,好像没有他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但这中间却有着他所付出的辛劳。信息技术更新快,电脑出现的问题五花八门,没有固定模式可循,这让他经常感到“知识匮乏”。“有些问题以前没有遇到过,就一一排查,问电脑公司技术人员,从网上找各种资料,不行就从头学,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方建树说,在实践中攻克一道道难关,带着问题学,让他的技能提高了很多。
在人们看来,进入法院工作就成了法官,坐在高高的审判台上,身穿法袍,手握法槌,执法如山。方建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对法官职业感到无比神圣和向往。为弥补法律知识的不足,他花了三年时间参加省委党校法学研究生学习。但提到法律,一向笑脸迎人的他忽然间神情落寞,“我没有太大的目标,只想早点通过司考,然后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作为一个“门外汉”,方建树在漫漫司考路上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艰辛。
起初,他连考试的科目都不甚了了,“中国这么多法律,难道都要考吗?”经过上网搜索及向他人询问,他买了大量教材和资料,“虽有心理准备,但打开蛇皮袋的一刹那依然被震惊了。将近30本厚厚的书啊!最厚的,达700多页,最薄的也要300多页。不过,震惊归震惊,心里却吁了口气,毕竟,考试的内容都在这一堆纸里了。”接下来,方建树就开启了他的“啃书之旅”。白天,他要面对各种纷繁细琐的事务,只有晚上才有属于自己的宁静。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他下班就在办公室看书,经常到晚上十点多,晚饭还没有吃。“有时候挺崩溃的,甚至会厌倦白天的到来,真想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为提高学习效率,他主动请缨到审判业务庭担任书记员,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他坚定地告诉我,追求法治是他的目标,不管司考结果如何,为之奋斗,值得!
“最盼望的就是每个星期五晚上了”
“我叫方岿峤,今年12岁,上五年级。我的爸爸是一个好爸爸,他会带着我去跑步,还在周末的时候陪我一起写作业、看书,特别是每个星期五晚上,一吃完饭,爸爸就带我去逛超市,我想吃什么他都买给我。”这是方建树的儿子,自五岁那年父亲到邻县上班,他已慢慢学会了独立上下学,变得十分乖巧懂事。
“这些年确实苦了老婆小孩,原来我在家把他们一切都安顿好,现在离家远了,陪伴的时间少了,很多事情都需要他们独自去面对。”方建树边说边擦拭着他手上的全家福照片。在他租住的20平米小房间内,一张床、一张书桌、一个衣柜与两张椅子,单调而乏味,最显眼的就是桌子上的一摞法律书和这张照片。
在妻子胡文琴的眼里,方建树是一个特别顾家的人。“他对自己很吝啬,舍不得花钱,每个月工资除了留下必要的生活和车费外,其他都给我存起来。我们结婚时的一切开支都是他自己准备的。”冬天天黑得早,经常下班回家没车了,他就在寒风中等那些拼车走的人,到家已经八九点了。问他为什么不买辆车,他笑着说:“作为一个上班族,又不天天回家,买车是一种浪费,还不如做一点其他有意义的事。”
因为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方建树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孜孜不倦的求学热情,恬淡质朴的处事温情。他先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2011年被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先进个人”,2012年被歙县人民政府授予三等功,特别是2014年歙县评出四名“全县先进工作者”,方建树也赫然在列。
歙县人民法院院长陈二民说:“方建树作为一名基层法院的普通干警,始终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以一颗踏踏实实、甘做绿叶的赤诚之心,全心全意服务审判工作大局。他的坚持、坚守、坚韧,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思考。”
透过窗户,远远地望着高山,我为这样的一棵树而感动。 ·李美蓉·
新闻速递
◆7月3日,该院举办了今年第3次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80多人参加此次活动。
◆7月6日至7月10日,该院开展为期一周的审判管理“入”法庭活动,将最新的质效指标考核要求带入基层法庭,专项指导网上办案。
◆7月7日,该院主动走访省人大代表汪育红和程存照,认真听取他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7月14日,受省高院委托,安徽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对该院网络信息安全等保三级进行了测评。
◆7月20日,在第88个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该院专程前往县人武部开展双拥慰问活动。
◆7月25日,该院工会组织干警前往高铁歙县北站、宋村葡萄沟等地开展摄影采风活动。
◆7月27日,该院召开院务会暨县委十三届八次会议精神学习会,院党组书记、院长陈二民主持会议。
◆7月28日,该院来到选派村狮石乡营川村,开展“集中走访帮扶月”活动,送上粮油等帮扶物资。
◆近日,该院将上半年来各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公示,以激发干警争先进位意识,这是近年来首次推出该项举措。
◆近日,该院积极组织开展“六五”普法自查工作,补缺补差,全力做好迎接检查验收的准备。
◆日前,该院3名干警在合肥参加了为期15天的全省法院预备法官培训。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期,休宁县通过“四举措”,推动镇村干部上门走访交流民生工程,有效拉近干群距离,营造起了民生工程实施的良好氛围,受到群众称赞。实例解说提升培训效果。在镇村干部上门走访前,...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