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北站航拍图。《福州日报》记者俞松/摄“黄山之美,美在变幻,美在无穷;徽州之美,美在礼仪,美在人文。这次实地采访,黄山市果然名不虚传,绝对称得上是最美高铁线上的最美旅游胜地。”7月10日至11日,合福高铁旅游媒体联盟采访团在黄山市集中采风时,“徽之黄山”独特的魅力让这些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记者们发出了如此感慨。
一扫连日的阴雨,采访团开启黄山市采风活动的当天,阳光普照。这样的天气对于携带航拍装备的《福州日报》摄影记者俞松来说相当给力。而采风之地,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西递、宏村景区也是俞记者“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做摄影记者十几年了,之前就看过不少西递、宏村的照片,特别想自己来拍,这次终于圆梦了。美,真是太美了。”俞松的“小飞侠”航拍器盘旋在西递、宏村景区上空,摄下了蓝天白云下、粉墙黛瓦中、溪水环绕间徽州最美的画卷。
而距西递景区仅5公里的大周山石林,以其独具特色的地质地貌自然景观吸引了采访团记者的目光。“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人一种想一探究竟的奇妙感觉。”《上饶日报》记者戚虹鸿走完石林后意犹未尽,还想下次再来探秘。
天下祈福地,大道齐云山。采访团记者用了近3个小时,徒步登上了位于休宁县的中国四大道教名山——白岳齐云山。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远看是幅山水画,近观是首韵律诗。”虽然背着十几斤重的摄影器材爬山并不轻松,但采访团的记者们兴致都很高,在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玄天太素宫、月华街等地,抓住精彩瞬间、拍下美丽画卷,尽情领略摩崖石刻与丹霞奇石交相辉映、相趣成章的美景,感受道教养生文化的魅力和内涵。“这里不仅有山水,还有文化,我们看到了李白、朱熹、徐霞客、郁达夫等文人雅士在这里吟诗刻石留下的摩崖石刻群,还通过实地采访了解了齐云山旅游向综合休闲度假旅游的升级转变。回去以后我们一定大力宣传,这里不仅有黄山,还有白岳齐云山。”《铜陵日报》副总董俊淮表示。
“合福高铁从徽州区经过,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是国家级5A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潜口镇唐模景区和呈坎镇呈坎景区。”当采访团记者听到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时,不禁惊呼:“黄山市5A景区真多,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工作人员继续给采风团记者介绍:黄山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众多,共有A级景区(点)60处,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3个(8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处,目前已发展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合福高铁开通后,黄山至北京5小时,至福州2小时,至合肥1小时,这对于黄山的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更是如虎添翼,黄山搭乘着高铁“快车”,隆重推出了8条高铁旅游概念性精品线路,重点推出了徽州民宿、徽州古道、婚庆旅拍、研学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夏日的唐模景区树木枝繁叶茂、小桥流水潺潺、徽州民居静谧,它的“十桥九貌之胜”以及“同胞翰林之誉”令人神往,不负“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美誉。采访团记者沿溪而行,不禁诵出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诗句。在有着“中国国宝之乡”美誉的呈坎景区,这里完整保存的180多处东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古建筑遗址,以及巧夺天工的徽派古建筑艺术石雕、砖雕、木雕令采访团记者叹服。“在唐模、呈坎,就不由自主地想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这应该就是‘快旅慢游\’的感觉。”《合肥晚报》副总编朱晓凯有感而发。朱晓凯以前是大学历史老师,过去曾多次来过黄山研究徽州历史,“但每一次来,都有新的变化,新的感受。特别是高铁开通后,到黄山更近了,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这里感受‘东南邹鲁\’的人文之美。”朱晓凯说。
“黄山是闻名中外的茶叶之乡,黄山茶也是我们这次采访和想了解的重点。”采访团记者在全国首家上市茶企、中华老字号——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详细了解该公司以茶促旅、以旅促茶、茶旅互动的发展形势,“谢裕大开启了融观景、品尝、参与、购物于一体的文化主题旅游,是产业升级、旅游升级的新范例。”记者们纷纷赞叹。
“在黄山的采风之旅虽然只有两天很短暂,但是我们看到的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业态,感受到了黄山市抢抓高铁机遇,促进旅游转型升级的脉动。回去之后大家会从不同的视角汇入笔底、见诸报端,充分展示梦幻黄山、礼仪徽州之美。”合福高铁旅游联盟秘书长——《闽北日报》副总编刘晖表示,“而这次联盟组织联合采访,体现出‘互联网+’思维,体现出沿线城市抱团取暖、联合做强的决心。相信随着活动的开展,一定会更加促进沿线各市的合作交流,建立\‘资源共享、联合互动、互惠互利’的区域合作机制。”
·殷元元 樊成柱·
新闻推荐
本报讯 为促进茶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今年来,休宁县商山镇通过实地调研、邀请茶企座谈、赴外交流学习、请教茶叶专家与经济学者等多种方式,全面发力,积极打造优质生态茶业乡镇。...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