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黄山是一幅壮美秀丽的巨幅山水画,那么黄山脚下的屯溪老街就是一座明清徽派建筑博物馆。
屯溪老街依偎在新安江畔,虽然长不过千米,却完整地保留下徽派建筑古朴而精致的风貌。有关老街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朝弘治年间的《休宁县志》。当地人则介绍说,宋高宗赵构将临安(今杭州)定为南宋行在以后,有很多徽商资助其大兴土木,扩建城池,按如今的说法就是大搞楼堂馆所建设。都城竣工之后,一些徽商依照临安街市的情景,在家乡仿建了这条街道,让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乡亲们,见识见识皇城的样子。
屯溪老街全用赭色长条石铺成,五、六米宽的街面,走在上面,顿时有种穿越时光、昔日重来的感觉。街道两边的建筑,呈对称布局,都是两层或三层的砖木结构,马头墙,小青瓦,层叠错落,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尤其显得典雅别致。有的厅堂前设有天井,可采集阳光,补充照明,兼有“四水归堂”的寓意。托梁、斗拱、撑木上雕绘的神仙人物、飞鸟走兽,皆栩栩如生,所有的这一切,无不彰显出当年能工巧匠的非凡技艺。最具艺术特色的是那些精巧的窗棂,有的是花格窗,由长短不一的棂条构建,虽简约,却是至美;有的是落地长窗,是窗也是门,集开门、采光、通风于一体,或设计成各种形状,或雕刻着精美花纹。窗背可糊白纸,亦可镶玻璃,由外向里看,室内昏暗朦胧,隐隐约约,由里朝外看,则人来车往,别有洞天。一年四季,景象变幻,尽在雅致的窗棂之中。轻叩任何一扇窗扉,都能听到清音回响,恍如隔世;推开任何一扇窗扉,都能瞥见淳朴的徽韵遗风。李渔曾在《闲情偶寄》中写道:“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笠翁先生此言极是。
老街有许多老字号的店铺,像胡开文墨庄、同德仁药店、程德馨酱园……这些店铺属于典型的“前店后坊”、“前铺后库”的格局,一家一店,一店一业,汇集了当地的“名优特”产品。徽墨、歙砚、四雕(砖雕、石雕、木雕、竹雕)、茶叶、山货等等,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三百砚斋的镇店之宝“梅开五福”和“菊香”巨型奇石砚,蔚为壮观,难得一见。富丽的万粹楼,集玉瓷,藏文玩,展字画,好一座皖南民间博物馆。此时,你若是疲劳口渴,需要歇息,且上“德阳楼”小坐,煮一壶新安江水,泡一杯黄山毛峰,临窗览胜,你会平添多少感想?百年老店“老徽馆”里的野蕨菜、臭鳜鱼、红烧石鸡,地地道道的徽州风味,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至于美食小吃,木棰酥、芝麻糖、毛豆腐、烧饼、馄饨……林林总总,各式各样,只怕你吃了这样顾不了那样,一张嘴忙不过来。老街是热闹的,就连“台湾美食”也不甘人后,抢滩登陆,落户于此,增添了几许别样的情调。
老街是徽州凝固的历史,还是徽商繁华的缩影?走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她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老街是商业的,又是艺术的,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不禁又想起林语堂先生《皖南行》里面的句子“春色撩人的下午,信步河堤会诱你步入诗境……”这是文学大师浪漫飘逸的情怀,常人很少有这样丰富的联想。对于大多数游客而言,徜徉在老街,一不留神就踏进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倒是千真万确的。
章荣忠
新闻推荐
○清代铜蜡烛台一对 ○明代和田羊脂玉“独占鳌头” ○红木半榻 ○工作中的王宏春 &...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