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至26日,“霸王级”强寒潮给宣城市带来了连续多日的雨雪和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市民工作、生活都受到了影响,如今,春节临近,市民的“菜篮子”经历“速冻模式”后能否拎得稳?餐桌上的菜有没有保障?1月27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宣城市相关部门。
保苗抢收战低温
“从19日上午接到天气预警后,我们就启动了应急预案。”正在宣州区溪口镇家庭农场指导工作的区菜篮子工程办公室主任章照停通过电话告诉记者,除了菠菜、乌塌菜、葱蒜类以及多年生蔬菜外,-10℃以下的低温对大部分蔬菜都是极严峻的挑战,一般大棚多层次覆盖也难以抵御-10℃以下低温,为了防低温、防冻害,区菜办不仅向家庭农场发布了提示,从19日起,技术员还奔赴到双桥、五星、孙埠等各乡镇主要基地,与镇乡农技员一道指导防控低温、大风雪灾害工作。
章照停介绍说,寒潮来后,各地都抓紧抢收、销售、贮存在地蔬菜。为了保住大棚菜苗,确保早春生产,家庭农场采取了加盖多层无纺布、无滴膜,用灯光加热等各种“保暖”措施,“裘公有农场用空气加热线加温,也有盖毛毡的,杨柳幸运家庭农场采用的则是煤炉加热。”宣州区分散种植的菜农也忙着加固大棚、增加立柱顶撑,尽最大努力减少因冰冻雨雪造成的损失。
市场供应供大于求
接近历史记录的低温及暴雪,给田间作物的生长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影响,据市农委菜篮子工作站负责人郭卫勇介绍,城区陆地菜加设施蔬菜共1.2万亩,估算下来损失5千亩,剩下的7千亩,在抓好生产管理的基础上,保守预计陆续产量在1万吨左右,品种主要包括莴苣、大蒜、萝卜以及青菜、大白菜等叶菜类,都具有一定抗寒性,而像西红柿、黄瓜等在温度较高条件下才能生长的茄果类蔬菜,均需从外地调运。
郭卫勇分析道,按城区20万人,人均一天一斤菜估算,现有产量可供应100天,再加上外调的蔬菜,完全可以保障春节的蔬菜供应。此外,市菜办还将去附近省市了解市场情况,互通有无。
作为保障市场供应的职能部门,市商务局与市菜办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曾在寒潮来临前就对保供应进行了提前部署,按照生活必需品储备不低于10天供应量的原则,指导企业加强采购,扩大货源渠道,重点确保粮、油、肉、蛋、菜、奶等主要生活必需品及成品油市场供应,在春节前和恶劣天气情况下,保证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
据了解,市区各大菜市场、超市主要蔬菜货源90%来自农批市场,市商务局商贸流通科科长张庭真获得的消息则显示,24日、25日连续两天行菜、地菜供应量都明显超过交易量,24日供应量接近200吨,货物充足。据他推测,春节前后天气逐渐回升,还会继续保持供大于求的态势,“市场供应问题不大”。
菜价暂时高位稳定
“包菜三块五一斤?能便宜点吗?”市区中心菜市场某菜摊前,67岁的沈章芳正挑选橄榄包,提起手里的几样菜,她告诉记者,加起来比平时买要贵上3、4元,不过知道是因为前阵子的雨雪天气,菜价全面上涨一点,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
“青菜的进价都4元一斤了,以往卖只要3.5元。”中心菜市场甘姓蔬菜摊主说,目前的菜价比前几天略微有所下降,但比日常稍高,青菜、菠菜,茄子、萝卜等蔬菜价格略有上涨,但好在种类齐全,没受天气影响。肉类摊主也表示,肉价略微有所上升,但只要天气正常,调运的交通渠道顺畅,价格应该不会继续上涨。
从市物价局物价监测中心提供的19日、20日及27日数据来看,中心、农贸、城南、西林四大市场中,叶菜、茄果、鱼肉价格均一路上扬,较上月同期一般同比上涨1-3个百分点。物价监测工作人员称,青菜、大蒜涨幅较为显著,目前价格有所回落,但因为春节临近,依然稳定在高位,对于后期价格走势他们将继续加大市场监测力度。
新闻推荐
汪传荣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