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玲琳
走进休宁县板桥乡石岭村,好媳妇黄菊芬的故事让人感动。她30年不离不弃地照顾瘫痪丈夫,撑起全家的希望。
36年前,黄菊芬嫁给了家境贫寒但勤劳能干的丈夫汪来喜,婚后,黄菊芬和丈夫携手并肩,恩爱有加,很快两人便有了两个可爱的儿子。为了改变贫穷的生活,夫妻俩辛勤劳动,生活慢慢得到改善。然而,一场意外让黄菊芬一家从此蒙上阴影,困难再次袭来。
“结婚第5个年头,我丈夫在山上干活时摔下来,不幸腰椎受伤,昏迷不醒,经过抢救命是保住了,但却成了个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24小时躺在床上的人。”对30多年前发生的不幸,黄菊芬至今仍历历在目。
随后,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担,一下子全落到只有26岁的黄菊芬身上。望着病榻上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的瘫痪丈夫,一个3岁和一个1岁的儿子,还有年迈丧失劳动力的公公婆婆,黄菊芬整个人都蒙了,她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如何过下去?但有一点黄菊芬明白,那就是自己不能离开这个家,自己是这一大家子唯一的希望。
从那一刻起,黄菊芬的生活就是每天天不亮起床做饭,帮丈夫洗脸、处理大小便后下河洗衣服。干完这一切时,村中其他人才刚刚起床,而此时的黄菊芬已经前往自家田地去干农活了。上午在田地里干活干到一半,黄菊芬会回家一趟,照顾安顿丈夫,再继续下地干活。晚上,累了一天的黄菊芬也不能好好休息,除了照顾好两个年幼的儿子外,她还要给丈夫翻身,为他进行身体按摩,防止常年卧床的丈夫长褥疮和肌肉萎缩。
石岭村是个以山林收入为主的村,30年来,全家的木材砍伐任务,全都是黄菊芬一人独自到十几里外山场去完成,然后慢慢地扛到公路边。“一棵大点的树,力气小点的男人砍起来都费力,我需要花大力气才行。”黄菊芬说,每到此时,她也感到十分辛苦,但一想到家里6人需要她,她只能咬牙坚持。
家中的住房十分破旧,紧邻河边,地势低洼,有几次洪水都涨到了丈夫床前,黄菊芬只能将丈夫背起来转移到安全地带。为了一家人能有个安全点的新房子,黄菊芬伤透了脑筋。因为没钱,她只能一点一滴地慢慢盖。
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龄,她把他们都送进了学校,大儿子聪慧,成绩优异,高中考取了省重点中学休宁中学,生活费用日益见涨,她宁可自己勒紧裤腰带,也要让儿子坚持读书。大儿子不负众望,后考取了西北工业大学。那年,家中实在没钱供儿子上大学,只能靠贫困生贷款和到处借债。小儿子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外出打工,帮母亲减轻负担。
直到2006年大儿子大学毕业,找到工作,生活才略好些,而黄菊芬还在继续建她未完成的房子。如今,房子总算基本建成,但是十分简陋,家中唯一值钱的家当是一台电视机,专为丈夫打发时间用的。
如今,两个孩子长大成人,能够分担部分家里的重担,黄菊芬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每天,她一如既往地照顾丈夫和年迈的婆婆,并为一家的生计奔波,对此,黄菊芬总是笑着去面对。
新闻推荐
□ 吴桂芳晨刊讯 休宁县岭南乡坚持“四个一”,积极做好春季护林防火工作,确保全乡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组建一支队伍。该乡要求村级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把在村的青年...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