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 张娜2007年底北园大街“双快”全面通车2009年8月二环东路“双快”全线竣工有效缓解了东部交通紧张局面改造后的趵南路在保证汛期安全的同时也对周边泺源大街文化西路的交通起到分流作用
济南的道路交通可谓一年一变样。北园大街“双快”、二环东路“双快”、BRT两横三纵、趵南路、文化东路文化西路……还有正在改造的西部张庄路、即将改造的二环西路,近年来,济南城市路面交通、立体交通迅速发展,南北通衢、东西跨越、新老城区衔接,城市交通网络日趋完善,济南人出门越来越方便了。细数济南这些年的城市道路交通变化,相信每个济南人都是见证。
北园大街:
一桥一路成就北部交通走廊
现在您要是从二环东路去黄岗,走北园大街高架路,十来分钟就到了。如果您没有私家车,可以乘坐BRT,不到半小时就可以穿越济南东西。北园大街的这一桥一路,成为济南北部贯穿城市东西方向的重要交通走廊。
原来的北园大街可不是这么畅通的!
住在北园大街附近的“老济南”回忆,北园大街最早叫做北园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的北园路两侧都是菜地,菜地旁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沼泽。城郊北园公社的菜农们,通过这条路把菜运到市区去卖,这里堪称是济南人的“菜篮子”。
随着北园路上的车越来越多,道路逐渐拥堵起来,尤其是城区西部的那一部分。因为西北部是老城区,人多、路窄,道路资源紧张,对北园大街的依赖很重,道路拥堵状况也更加明显。
1990年,22层的明湖大酒店矗立到了北园大街南侧,成了济南当时最高的建筑,沿线其他商、住建筑也多了起来,国贸大厦、明湖热电厂等陆续建设起来,北园大街热闹了。
上世纪90年代前期,北园大街大拓宽,双向六车道,有副道和人行道。交通状况的改善,让北园大街各种生产资料生意更加火爆,“生产资料一条街”的名头响亮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道路沿线大酒店、夜总会、洗浴城等娱乐场所多了起来。此时,北园大街道路状况已经不能满足交通需求。
北园大街地面BRT、地上高架路的“双快”道路模式建设提上日程。
2006年1月9日,北园大街“双快复合型交通走廊”的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1月17日,北园大街工程开始拆迁公示。
2006年5月29日,全福立交桥顺利拆除。至此,影响北园大街施工的济泺路立交桥和全福立交桥全部拆除,北园大街工程全面启动。2007年底,北园大街“双快”全面通车,济南人兴奋地走上高架路、坐上BRT,感受城市交通新变化。
二环东路:
一道彩虹架起 东部交通缓压
2009年8月,二环东路“双快”全线竣工,为全运会提供了便利,也为济南再添一道交通走廊,有效缓解了东部交通紧张局面。
二环东路工程在济南道路建设史上堪称大手笔。二环东路高架路架起了燕山立交和零点立交,高架路上一趟跑下来,也就十几分钟。地面交通也颇为通畅,乘坐私家车从南到北用时约半个小时。乘公交车那就更方便了,BRT4号线从零点立交一直到燕山立交,用时40至50分钟。
二环东路就像一道彩虹,让济南南北变通途,成为东部城区重要走廊和枢纽,带动此地一片繁华景象。二环东路“双快”还与北园大街“双快”完成了对接,市民仅需一个小时,就可以跑遍济南半个城。
当然,和北园大街一样,二环东路也有自己的过去。
二环东路建于上世纪90年代,那是,道路周边还是一片庄稼地。二环东路从大桥路(前进桥向北)2.3公里处向南至经十路,长9.32公里。那时候,大家习惯上称呼它为“东外环”,认为这仅仅是条区分城区和郊区的分界线,它似乎与路无关,也与经济无关。直到它正式命名为二环东路,直到它改头换面。
如今,在全市道路建设中,似乎没有比二环东路更引人关注的了。这里,商家纷纷入驻,楼盘纷纷升值,商圈渐渐扩大,快速公交网络日趋成熟,政府部门适时提出了二环东路发展隆起带的规划思路:一带、四段、五点、多片。一带即二环东路经济、交通、景观综合发展带。四段分别是零点立交至工业北路段,为休闲居住区;工业北路至花园路段,为教育科研区;花园路至解放路段,为商业商务区;解放路至经十路段,为商务生活区。五点则分别为零点立交节点、全福立交节点、花园路节点、解放路节点、燕山立交节点。多片包括商业商务、商住综合、教育科研、生活居住、旅游服务等多种类型若干个功能分区。
趵南路:从“山水沟”到济南防汛样本
如果说二环东路、北园大街是济南的重要交通枢纽,那么,趵南路就真的算不上什么了。但是,趵南路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几经改造,最终成为济南市比较成功的防汛整治的道路范本。
趵南路,老济南人管它叫山水沟。1962、1987和2007年“7?18”的几场大雨,使这条路成为济南人心中无法抹去的一段伤痛记忆。山水沟作为济南重要的城市防汛节点,进行了彻底改造后,于去年8月份,改造完毕全线通车。改造后的山水沟,初步承受了去年汛期十几场大雨的考验。它能否成为济南防汛改造的样本,能否抵御以后更大暴雨的侵袭,成为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从逢雨必淹的“山水沟”到济南防汛整治的示范路段,它也走过了太多坎坷。
有关资料显示,山水沟是老济南南圩子城墙至内城南城墙间南北向的排洪沟。每年夏秋雨季,南部山区洪水暴发时,经南圩子城护城河分洪后,由山水沟导入老城护城河。枯水期间,山水没有了,集市冒出来。因当年此地连接南部贫困山区,集市所买卖的均为价廉的生活必需品及杂物,所以又被称为山水沟破烂市。
1945年,山水沟改造成了道路,原道路快车道宽12米,兼具排洪与交通双重功能,两侧为2至4米宽的人行道。
1957年10月,为了改善城市交通和居民居住条件,济南市政府对山水沟等4条道路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经过这次改造,山水沟变成了地下暗渠,和两边的路面一样高了。
1962年下了一场大雨,因为山水沟排水不畅,洪水直泄而下,冲垮了不少民房,还殃及了趵突泉景区。第二年,有关部门又重修了山水沟,路面比人行道低了1米多,重又恢复了行洪功能。
山水沟下雨时行洪、不下雨时行人的情况一直持续至去年趵南路改造前终于结束。“希望山水沟再也不遭水淹了。”这成了住在山水沟附近的老居民最大的期盼。去年,改造后的山水沟初步经受住了汛期考验,自去年进入7月份以来下的这几场雨有大有小,但趵南路马路上已经基本没有积水了。“看样子,山水沟能彻底好起来了。”附近居民颇有信心。
改造后的趵南路按照百年一遇标准设计,趵南路与文化西路交叉口的路面抬高了80厘米,并在地下建了宽13.1米、长40米的地面桥梁,收集黎明坝(趵南路与文化西路交叉口南侧,广场东沟与山水沟分界的石坝)的溢流洪水,就算黎明坝满溢,水也不会流到路面上形成马路行洪,而是通过桥梁流走。同时,趵南路机动车道路下面新建了两孔2×4.5米泄洪箱涵(设计流量50立方米/秒),地面桥梁收集到的洪水通过这两孔箱涵经地下泄洪管道排入护城河。
改造后的趵南路道路红线宽25米,双向4车道,中间机动车道宽14米,两侧慢行一体各5.5米。趵南路竣工后实现了交通与行洪分离,在保证汛期安全的同时,也对周边泺源大街、文化西路的交通起到分流作用。
面对今年即将到来的汛期,甚至明年、后年、以后每年的汛期,希望山水沟能约束住南来的山水。
快速公交:
BRT快速公交网盘活济南交通
随着二环东路BRT4号线的开通,济南“两横三纵”的快速公交网络成型,它将城区北部和东部连接起来。有了快速公交,整个济南城区变“活”了,北园大街上的BRT1号线、2号线,历山路上的BRT3号线,再加上二环东路作为一条主要BRT网络纵线,整个济南快速公交网也变“活”了。
与此同时,火车站到全运村的BRT5号线、奥体中路与工业北路BRT6号线也在全运前完成了通车。
目前,济南“两横三纵”快速公交网已经成型。“两横”即为北园大街、经十路,“三纵”为历山路、二环东路、奥体中路。由此建成的BRT网络集中在城区东部,并以普通公交线路为补充,形成一个环状BRT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通过二环东路BRT,东可去奥体中心,北可去北园大街,南可去经十路,西可去二环西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二环东路BRT成为整个网络的主要支架。
已经开建的张庄路和即将施工的二环西路也将建BRT快速公交网络,届时,BRT快速公交就能绕城跑了,作为正在建设中的西客站片区的东部主干道,二环西路上还将形成数个交通换乘枢纽,让快速公交、普通公交以及轨道交通的乘客在这里实现快捷换乘。这样一来,二环西路的快速公交系统也将和西客站形成一个完善的网络。
BRT6条线路的开通,表明济南快速公交发展进入快车道,济南公交网络越织越密,市民出行将更加方便。
二环西路:
“山”字形高架路网呼之欲出
今年,西部道路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首推两条道路:张庄路和二环西路。
3月初,张庄路已经开始封闭施工。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现在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需求。京沪高铁计划于6月下旬试通车运行,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张庄路道路及排水改造建设、地下管网升级改造在即。
张庄路改造工程施工范围西起二环西路,东至纬十二路,全长2800米。此次改造分为两个道路断面进行,原有双向4车道变双向8车道。除了路面改造外,张庄路现有地下管线已运行20余年,存在着较大安全隐患,此次改造也将全面更换水、气、热、雨水、电力等管线。
西部最受关注的一条道路――― 二环西路也即将开建。据了解,二环西路也要建设“双快”道路,和二环东路一样,上层为高架快速路,下层为BRT快速公交。二环西路高架路全长约8公里,按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它北起北绕城高速路,中间和北园大街高架路相连接,南段将从上面穿过经十路。与已建成的顺河高架路、北园高架路和二环东路高架路形成“山”字形高架路网络。
据了解,为和京沪高铁西客站相连接,在二环西路高架路上计划留出匝道口,确保将西客站纳入城区立体交通中。同时,二环西路的BRT系统将把西客站接入济南城区快速公交网络中。
二环西路和张庄路作为西部主要交通要道,一个连接东西方向、一个连接南北方向,西部市民出行将更加方便。西部交通网络的日趋完善,和东部日渐成熟的道路交通体系相得益彰、紧密结合,让济南城区的交通变得更加畅通、便捷。
新闻推荐
极微量放射物不影响健康――― 山东放射防护领域专家详解公众4大疑问
烟台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核与辐射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在海边监测点对辐射环境进行监测。 记者黄中明 摄□本报记者 李永明针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