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史春勇)“同学们,你们小组探究的是鲫鱼的哪个鳍?它有什么作用?”、“我们这组探究的是腹鳍,它有平衡身体和辅助划水的作用。”历城区郭店中学的初一生物课上,学生4人一组,每组都有一个小鱼缸,鱼缸内有两条鲫鱼和两条金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探究,对鱼的了解不断深入,掌握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传统课堂转变为了以活动为主线的教学过程。
近日,在济南市2014年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会上,集中展示了历城区历时6年“改造教学过程”结出的丰硕成果。
历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钢城介绍,历城区共有初中学校21所,其中有15所为农村初中,占全区初中在校生总数的85%。为解决初中阶段特别是农村初中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2008年8月开始,全区依据活动构建教学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实施了“区域初中改造教学过程项目”。
该项目实施以来,各初中学校的教学过程规范化、科学化整体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历城区又启动“初中教师说课标活动”,全区1378名9个学科的任课教师全员进行了说课标、说教材、说教学建议的“三说活动”。据统计,历时一年的“三说活动”使每位老师说课标5次,全体教师掌握课标、理解课标的水平普遍提高。
为了配合课改的有效进行,区教育局还建立了全区电子备课系统,使之成为教师交流、共享的资源。电子备课系统从2009年10月开设,历时5年,使全体教师告别了传统的“纸质备课”,顺利实现了从“一维媒介”到“多维网络”的转变。电子备课系统采取区、片、学校三级管理模式,全区学校均建立协作组,承担集体备课、筛选资源上传资源等任务。截至目前,全区1700名教师共创建工作室3238个,协作组787个,上传课件等资源874373个,发表文章61655篇。
在改造教学的过程中,历城区逐步建立了“案例—实证”教学模式,推动了教研活动碎片化向主题化、程序化转变。它的基本程序是:第一步,确定课题后,在初中电子备课系统中,依据《历城区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分析、评价备课。第二步,听课。第三步,依据《历城区初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对备课与上课展开实证分析,写出简要的讲评稿。第四步,1—4人交流讲评稿。第五步,主讲人根据交流意见,设计出“样例”。第六步,“样例”放在电子备课系统,成员分享。
“‘案例—实证\’教研模式综合运用了行动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加入了我们对教研工作的理解,主要是为了克服教研活动的碎片化、无主题、实效性差的问题。”王钢城告诉记者,这一模式已经在全区21所学校,189个教研组内全面地展开。
新闻推荐
孩子上下学,“立法”来护驾?学生放学后的“看护真空”更应关注
□本报记者 尹 萍 见习记者 史春勇四年级以下的小学生,上下学没人接送就涉嫌违法?近日,深圳市新修改的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其实,孩子怎么上下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家...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