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市规划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总体部署,积极顺应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开展了济莱协作区总体布局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旧城更新规划、市区镇村体系规划等19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构建符合城市发展进度和特点的城乡规划体系,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规划保障。目前,中心城三年建设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等4项规划已完成编制,济莱协作区总体布局规划、旧城更新规划等15项规划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A 突出统筹协调 发挥规划宏观引领作用
着力增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市域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不断提高规划对城市总体发展的引导能力。一是加强区域规划引导。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济莱同城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辐射带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与莱芜市规划局共同组织开展《济莱协作区总体布局规划》工作,重点研究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建设发展规模、产业分工与协作、空间同城化发展、交通一体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内容,统筹配置空间资源、总体发展布局、土地使用、综合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为济莱协作区建设发展提供指导依据。目前,该规划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力争年底前完成。二是强化总规龙头引领。按照国务院和住建部最新要求,对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优化,进一步确立了济南“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城市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进行了综合部署。目前,《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已报至住建部,待国务院审批。三是统筹城乡建设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关要求,开展《济南市市区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对镇村空间布局结构、镇村发展规模等级、镇村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市区主要道路、重要设施配置、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村庄保护等内容进行规划研究,提出实施措施与建议,同时大力开展村庄建设规划技术要求、村庄建设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专项研究,目前,该规划已完成初步方案。四是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为保障市政基础设施有序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实现市政基础设施及管线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一体化,市规划局启动市政基础设施综合规划编制工作,从供应、排除、安全、应急、数字化、管理等方面整合完善各项规划,统筹协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承载能力。2014年,还完成了《济南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前期研究》,对济南市部分地区地下管线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地下管线数据库并进行技术实践,为下一步建立济南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实践基础和技术指导。开展了《济南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对济南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推进济南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的策略和意见建议。B 积极服务大局 引导城市建设有序实施
以应对和解决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根据近期和中长期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发展需要,建立基于现实、面向实施的城市规划体系,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实效性和时效性。一是完善控规编制体系。积极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及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新形势,适时启动新一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按照划分规划编制单元、分层分期编制审批、引入通则、融入城市设计导则、实施动态评估更新的编制思路,构建“分层双控、过程开放”的编制体系,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更加有效的规划依据。目前,千佛山、柏石峪、雪山、华山等40个片区的控规修编工作已经启动,计划于年底前完成千佛山等9个片区规划审批,明年年底前完成所有片区的规划审批。二是着力加强综合交通研究。围绕解决当前城市交通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编制《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全面调控交通资源,协调统筹城市各交通子系统关系,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提供规划支持。并以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为依据,启动编制道路网、停车场、公共自行车、公交线网等专项规划,构建层次丰富、城乡一体化的交通规划体系。三是推动旧城更新实施。为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的要求,推动中优战略的持续实施,实现旧城复兴,今年启动编制《旧城更新专项规划》,在借鉴外地城市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生长性、实施性、政策性规划理念,针对目前旧城更新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更新目标和更新策略,并在空间上予以落实,推动全市旧城更新工作的有序实施。近期,该规划将提报市旧城更新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年底前提报规委会研究审议。四是突出保障重点片区建设发展。加强对济南新东站、航空城、东部新城CBD、济北新城等城市重要增长极的规划编制研究工作,充分借鉴TOD等国际先进规划理念,科学规划产业协作、空间结构、功能布局、综合交通,协调安排建设时序,加快形成支撑和服务全市发展大局的有利局面。自2012年以来,坚持滚动编制中心城三年建设规划,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中心复合、生态优先的原则,确立“更新旧城、培育新城、复兴古城”的规划思路,从重点片区、中心带动区、旅游综合区、产业聚集区、优化提升区等方面对城市近期重点片区和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梳理和统筹,进一步强化规划对城市近期建设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目前,《中心城三年建设规划(2014年—2016年)》已完成编制,《中心城三年建设规划(2015年—2017年)》正在加紧编制,年底前完成初步方案。C 彰显城市特色 打造山水泉城
围绕打造“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城市色彩、城市设计等不同角度,加强对城市风貌特色的规划引导。一是积极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为全面保护和充分利用好济南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市规划局牵头成立了由相关部门和县(市)区组成的核心编制工作组,于今年正式启动编制新一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整个市域纳入规划研究范围,全面调研和梳理各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素,明确保护框架和保护措施,并建立完善下位规划承接落实机制,以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与永续利用。目前,已完成基础资料调查研究、上版名城保护规划实施评估、规划纲要初步方案制定等工作,今年年底完成初步方案,明年上半年将完成规划审批。目前,已开展了芙蓉街—百花洲、将军庙等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孝里村等传统村落的现状调研和规划研究,针对目前历史地段设施滞后、业态无序、风貌欠佳等突出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科学划定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提出改造模式、建筑控制、街巷风貌等方面的规划应对措施,同时,从规划管理实施的角度,强化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关政策、体制、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全面协调好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加强城市建筑色彩管理。为加强城市色彩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体现泉城色彩特色,对建设项目建筑色彩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依据,在前期城市色彩总体规划基础上,启动编制了北湖核心区、西部新城核心区、柳埠镇镇区等重点区域的色彩规划,根据“湖光山色、淡妆浓彩”的总体色彩定位,提出各片区的色彩风格定位、推荐色谱和色彩意向,分地块提出能够指导具体规划建设管理的色彩控制导则,分建筑类型提供配色示意和色彩设计要点。三是强化重点区域城市设计。为切实把好城市核心区域和交通走廊沿线地区的空间设计关口,充分发挥城市设计在前期城市规划研究阶段中的指导作用,今年先后开展了长清大道两侧、二环西路城市设计编制工作,从物质空间的角度出发,对用地布局、空间形态、交通规划、天际线及界面控制、绿地景观等方面进行研究,为后续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指导依据,使城市设计能够真正在城市规划与单体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规划意图在城市建设中得到贯彻。目前,长清大道两侧、二环西路城市设计均已形成规划成果。D 完善工作机制 提升规划编制水平
严格遵守规划编制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结合济南城市建设实际,积极探索实用性、公正性、严肃性更强的规划编制机制,努力使编出来的规划经得起城市建设的考验和群众的检验。一是健全规划组织编制模式。年底对年度规划编制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年初制定详细的规划编制计划“大盘子”,明确规划编制的责任处室、时间节点、编制形式和预算经费,确保规划编制有序进行。完善专家咨询论证、专家评审、规委会审查、合同评审、公众参与、公示公布等规划编制工作机制,细化工作规范,明确程序要求,确保规划编制有章可循。积极发挥市规划局在城市规划编制当中的牵头作用,加强部门协同与市区联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到规划编制过程中来,使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一致、与地区发展愿景相协调,积极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建立论证咨询和评审机制。为提高对重大城市建设发展问题把握的科学性、权威性,不断更新和优化规划“专家智库”,并结合具体规划项目聘请国内知名规划专家成立“专家咨询顾问团”给予咨询指导,确保城市规划编制高标准、高起点,体现城市规划超前性、战略性、科学性。完善咨询论证和评审机制,根据规划编制进展情况,及时组织相应的咨询论证工作,广泛听取专家、部门的意见建议,同时,规划成果在上报法定审批机关审批前,必须组织开展专家评审,保证规划的严肃性。三是广泛听取民意,实现开门规划。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扩大公众参与深度,针对规划不同阶段采取公众参与不同方式,组建社区规划师队伍及时了解居民诉求、制定社区行动计划、参与编制社区发展规划,推动公众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及时组织开展规划阶段成果、最终成果的公示公布工作,真正做到“诚心听民意、开门做规划”。特别是在今年启动《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公众中,邀请人大政协委员、规划委员会公众代表委员、特邀规划监督员、热心市民等组建公众参与咨询团,详细了解编制进展情况和主要规划内容、提出意见建议,并通过媒介平台广泛征集济南历史文化名城资料线索,真正做到博采民情、畅通民意、汇聚民智,使规划成果更加符合城市发展实际、更能体现泉城特色、更好贴近群众诉求。
新闻推荐
历城“改造教学过程”课题结硕果历时6年 “案例—实证”模式在全区推广
本报讯(见习记者 史春勇)“同学们,你们小组探究的是鲫鱼的哪个鳍?它有什么作用?”、“我们这组探究的是腹鳍,它有平衡身体和辅助划水的作用。”历城区郭店中学的初一生物课上,学生4人一组,每组都有一...
济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