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陌生人交流时,梅中明总爱将自己20年的军旅生涯先讲出来,仿佛这样,别人一下子就会对他的性格有所了解。“我老梅就是个当兵的,军人的品格我身上都有。”
八一建军节那天,梅中明收到了一份特殊礼物——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证书,这张证书是梅中明用46年夜以继日的努力得来的,他格外珍惜。
酷爱书法
46年笔耕不辍
梅中明是湖北黄冈地区人,当地人对书法很重视,梅中明的父辈虽只读过几年私塾,但对书法却潜心研究。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梅中明从小对书法情有独钟,可惜老家的信息不太畅通,纵然他渴求获得书法上的引导,却苦于无门路。
1969年,梅中明选择从军,来到北海舰队胶州飞机场,当第一次从部队报纸上看到书法欣赏时,他学习书法的梦想又重新燃烧起来。“那段时间,报纸杂志就成了我最好的老师,遇到喜欢的字体,我就从报纸杂志上剪下来、临摹、练习。”梅中明说,那时候,练习书法成了他最快乐的事情。
梅中明是海军航空兵,做了13年的飞行员,平时,他的训练时间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梅中明依然坚持练习书法。部队是晚上9点钟熄灯,每天训练结束后,带着一身疲惫的梅中明仍要练上一两个小时,为了不耽误宿舍战友休息,有时,求知若渴的梅中明带着蜡烛、手电筒到储藏室练习。昏暗的灯光下,他感觉到的不是枯燥无味的习练,而是梦想在展翅的激动。“如果喜欢也有等级,我对书法喜欢的级别应是酷爱。”梅中明说,当兵的这22年里从未间断过练习写毛笔字。
执着严谨
军人气质影响一生
书法成功的秘诀就是有毅力、能吃苦、执着,这恰恰也是军人最重要的精神。
1989年回到地方工作后,梅中明对书法的热爱不减,他结交了很多书法爱好者,互相交流学习。当时通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梅中明和朋友经常到济南、北京等地找书法大家学习。此时他开始临摹“二王”和颜真卿的字,喜欢上了练习行书。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他经常收集各类报刊、杂志上的名家书画展,碰到他认为书法优秀的人,无论年龄大小都拜师。“2008年,我专门到北京找到了中书协的蔡祥麟老师,拜他为师学习书法,他还专门写了字赠给我呢。”梅中明向记者介绍。
2005年,梅中明终于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书法奖项,这个奖虽然不大,却让追梦的人看到了曙光。从此,梅中明练习书法更加勤奋了,他要用行动证明自己对书法的梦想可以实现。接下来的几年,梅中明多次参加国家、省、青岛市级的书法展并获奖。长时间的苛刻磨练终于收货成果,今年8月1日,梅中明获得了中国书法家协会认可,成为会员,对于一个书法爱好者来说,这意味着最高荣誉,而书法对梅中明个人的意义则更加数不胜数,”让人平心静气、提高艺术修养、每一次进步获得成就感”他说。
大器终成
64岁仍研究创新
著名书画评论人士王波这样评价梅中明:“中明先生并不是书斋里埋头苦学的‘研究型\’书法家,他在不放弃书法艺术间架结构、提按转折等‘基本法\’之外,更加注重书法的无功利追求和以书法‘遣兴\’的状态。”正是有了这样的心态和目标,梅中明才能够做到无拘无束、放手大胆的在点画之间、笔墨之上去表达自己的心境,而不是为“法”所累,反而赋予了书法“大度、遒劲、洒脱”的美学意蕴。
2013年9月,梅中明成功举办尚德胶州梅中明文体艺术展演(专场),是我市唯一一场个人文体艺术专场演出,他在演出现场拍卖了三幅自己的作品,所得善款全部捐给红十字会。
慈善也是梅中明书法道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梅中明经常参加我市送文化下乡的慈善活动,给村民们写春联。书画院每次组织慈善活动都会找梅中明,他们说:梅中明当过兵,素质高,字写的也好,就找他。不仅如此,梅中明还无私地把书法知识传授给下一代,对农村、家庭有困难的孩子,他免费提供给他们书法材料和场地,分文不收。
现在,梅中明正在细心钻研魏碑字体,因为“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创新到老”是他的信仰。(姜方梅 王羽)
新闻推荐
...
济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