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和谐程度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极具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城市品牌。
来宾市审时度势提出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不是简单的为了争奖牌、拿荣誉,更重要的是以创建文明城市为抓手,全方位提高来宾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市民幸福感。
作为建市不到十年的新城市,打造富裕文明和谐之城,既符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建市近10年来,来宾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五大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去年,各项创建指标越来越贴近甚至达到自治区文明城市测评体系A级标准。在创建过程中,还谈不上经验,如果说有一点经验,那就是“发动群众惠泽群众”。来宾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将继续打好“群众牌”,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将创城工作切切实实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和“民心工程”去办,而不是“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既为迎接建市10周年和党的“十八大”召开献礼,也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
因此,“让群众满意”始终是创建文明城的根本任务,也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本质要求。城市与市民共荣共生,市民的文明素养决定城市的文明程度,而城市的文明程度又影响市民的文明素养。去年11月以来,市民群众直接参与文明城市创建达10万人。从市创城办今年第一季度对800名来宾市民抽样调查支持率高达95℅的结果来看,市民群众对市委、市政府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是大力支持的。正如创城离不开市民参与,创建成果也应由市民群众共享,创建成效由市民群众评价。
——来宾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韦凤云在3月31日召开的“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推进大会”上如是说
本报记者 陈 坤/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袁琳本报通讯员梁家炬韦荣敏李琪春文/图壮家姑娘在云雾缭绕的茶山采摘新茶;瑶族同胞围着丰收的果园欢歌起舞;京族渔家每逢“哈节”,身着盛装,云集哈亭,弹起独弦琴,跳起竹杠舞……...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