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新闻 合山新闻 象州新闻 武宣新闻 忻城新闻 金秀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来宾市 > 来宾新闻 > 正文

“十二五”再造一个新蔗区

来源:广西日报 2012-11-30 18:5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周 映 本报通讯员 骆远柱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

近年来,我区加快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把种植糖料蔗的旱坡地作为新增灌溉面积的主战场,各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迅速推广。通过推动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我区力争“十二五”期间在种植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再造一个新蔗区”。

节水灌溉,蔗区成为主战场

1

广西是全国主要的食糖生产基地,蔗糖产量占全国2/3。糖料蔗种植使2000多万人口受益,其中,有33个县(区)农民收入、财政收入一半依赖糖料蔗种植和加工。由于传统的渠道灌溉对地形地貌起伏变化适应性差,工程施工难度大、造价高,长期以来,广西糖料蔗生产基本处于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状况,不仅产量低,而且品质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西蔗糖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区针对农业灌溉工作特点和发展实际,把种植糖料蔗的旱坡地作为新增灌溉面积的主战场,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节水灌溉技术引进和研发,在崇左、来宾等甘蔗主产区,大力推进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其中崇左市集中实施100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推进高效节水工作上迈出了探索性步伐。2011年底,广西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而2012年仅崇左市就新增糖料蔗滴灌工程15.3万亩。各地以糖料蔗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迅速推广。

初冬时节,走进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的孔香屯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示范基地,但见甘蔗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约3米高的蔗株矗立田间,人走在其中,如同徜徉在绿色的海洋里。

在这片万亩蔗海中,滴灌、微喷灌、沟灌、小管出流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广泛应用。江州区水利局负责人介绍说,项目区引进了精准灌溉系统,在田间埋设157个传感器,收集土壤湿度、养分等参数,通过计算机主控系统对甘蔗田间灌溉进行智能化操作。同时,在项目区布设了5个摄像头,监控甘蔗长势。目前项目区甘蔗已进入收获期,经初步测算,滴灌区平均每亩有效蔗苗6000株,比去年同期多1500株;平均株高2.8米,比去年同期高0.4米;株径比去年同期增加0.3厘米。预计项目区平均亩产甘蔗6.5吨以上,比往年多2吨以上,有个别甘蔗品种亩产甚至达到11吨,糖分提高了2个百分点。

“四个转变”,灌溉工程立大功

2

江州区通过实施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使项目区实现了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运营管理由千家万户向专业化模式、耕作方式由传统粗放向现代集约生产、农民增收由单一渠道向多元化结构的“四个转变”。

江州区是国家重点“双高”糖料蔗生产基地,属广西33个蔗糖优势县(市、区)之一,年均产蔗500万吨左右。但江州地处左江旱区,甘蔗生产长期面临干旱缺水、单产低、劳动力缺乏等瓶颈问题。2011年7月,江州区以成功申报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区)为契机,大力实施30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走出了左江旱区水利建设的新路子,推动了现代农业创新发展。30万亩甘蔗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目前已完成首期6万亩示范片建设。

“首期6万亩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江州区有关负责人说。首先,依托高效节水灌溉平台,实现了水、肥、药一体化。每亩可以节肥20%以上,节水30%以上,亩产增3吨,增收1000元左右。其次,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通过土地流转推动了甘蔗种植、经营规模化,让机耕机种、航空植保都成了现实。驮卢镇安定屯5580亩示范片实行全程机械化耕作,被确定为广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片。第三,创新技术规程,促进水利和科技融合发展。江州区组织专家初步制定了《江州区糖料甘蔗膜下滴灌亩产八吨栽培技术规程》,其中地块要求、滴水灌溉、滴灌施肥等技术标准的制定在广西属首创。第四,以城乡统筹发展为总揽,推进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每年投入500万元扶持项目区发展特色养殖、林下经济、劳务经济,优先扶持项目区村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东发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位于江州区罗白乡蒙井村,连片示范面积2500亩,示范辐射面积超过2万亩。通过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该屯群众自愿把2500亩土地,以每亩2吨甘蔗入厂价(即1000元/年)有偿流转给崇左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自从村民把土地流转之后,劳动力彻底解放,东发屯群众纷纷“洗脚上田”从事其他行业,实现保收、增收。部分村民,或者受聘于企业或者外出打工,增收致富,去年以来,该屯输送了500多人到深圳、广东等地务工。而部分村民则抓住机遇,发展养殖产业。村民韦文皇和韦启华合伙办起了竹鼠养殖场,年产值可达80万元;吴国新、韦焕西等各自建起了600平方米以上的养蛇房,养蛇达1000条以上,年产值可达40万元。目前,全屯发展各种特色养殖共28户,占全屯45户的62.2%。“慢从路口进屯来,道路两旁蔗浪翻,家家户户有产业,幸福生活节节高。”面对家乡的变化,东发屯村民如此感叹。

快马加鞭,广西踏上新征程

3

江州区是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的一个缩影,“江州模式”成为我区解决旱区糖料蔗灌溉难题的有益尝试和成功实践。

11月21日,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园区建设管理研讨会在崇左召开,与会水利专家充分肯定了广西甘蔗高效节水灌溉的“江州模式”,认为江州区积极探索甘蔗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开展甘蔗发展膜下滴灌,解决旱坡地糖料蔗灌溉问题,有效地把节水、增效、增收结合起来,让农民从糖料蔗灌溉困难中解放出来,成功走出了一条富民新路子。专家称,广西的经验做法在全国树立起了南方地区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发展的旗帜,值得同类区域借鉴和推广。

自治区水利厅厅长杨焱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300万亩的指标,主攻方向依然是解决糖料蔗灌溉问题。目前,水利厅已组织编制完成《广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十二五”实施方案》,并准备专门制订完善3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发展规划。各有关市县将认真借鉴崇左市等地的经验,抓紧编制完善本地糖料蔗等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发展规划,积极研发适合本地实际、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综合技术和设备,研究解决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中的组织措施、推广模式和技术难题,推动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实现糖料蔗单产翻倍、效益翻番,力争在种植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再造一个新蔗区”。

新闻推荐

盘活“沉睡”在阡陌间的土地资本

本报记者卢彬彬本报通讯员莫益路文/图“秦孝公用商鞅,废井田,制阡陌……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这是《通典·田制》关于商鞅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富强秦国的记述。田地阡陌是农业...

来宾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来宾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冬日西江格外忙2013-01-04 18:46
评论:(“十二五”再造一个新蔗区)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