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坤
11月26日,大瑶山深处的金秀罗香乡罗运屯灯光篮球场上热闹非凡,几位瑶族同胞跳起了当地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黄泥鼓舞。
罗运屯村民小组长盘运辉说,村民们的热情不仅因为博士宣讲团的到来,更希望通过博士们的宣讲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报告中提到的“收入倍增计划”,找到早日发家致富的信息。
报告会上,博士们重点解读了十八大精神后,迎来了村民们的热情提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瑶寨村民要做什么?”“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收入翻番,我们能实现吗?”……
系列提问直指收入问题,博士们结合当地实际一一作答。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居民人均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小康社会目标更加明确、更加切近,同时标准也更严、要求也更高。”宣讲团团长吴保春博士说,罗运屯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国家政策扶持,更重要的还是主动想办法,通过加大培训指导,加大技术投入,帮助村民提高种植八角、杉木等作物的经济效益,让瑶族同胞的口袋早日鼓起来。
对于村民提出收入翻番目标能否实现的疑问,王莅博士在解答时说,根据罗运屯当前的情况看,八角的药用价值在当地还没有挖掘出来,如果能够在八角的深加工上做文章,前景将十分可观。
陈前平博士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瑶族同胞腰上、脚踝上系的红绸带,头上戴的帽子都是当地发展旅游的特色‘摇钱树\’,所以要创新思路,寻找亮点,争取上级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充实大家的‘钱袋子\’。”
“十八大报告对我们的启发很大!”盘运辉感慨,现在村民的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听了博士们对十八大精神的解读,对村里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坤卢彬彬本报通讯员杨天台韦建富韦鹤群2002年,撤柳州地区,到来宾县建来宾市。十年,一批批“拓荒牛”,在一片甘蔗地上,建起了一座新城市。十年拓荒,“桂中新工业基地”逐步变...
来宾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来宾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