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平乡明亭大道遗迹唐长寿摄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东汉灭公孙述成家割据政权后,南安县又归属东汉王朝下的犍为郡。光武帝褒奖任用不仕成家政权的蜀中士人,称赞犍为郡为“士大夫之郡也”。费贻等人还得以“公车特征”,成为东汉政权的有用之才。费贻官至合浦郡太守,家族后世成为南安五大族之一,延及蜀汉两晋。费贻在合浦太守任上,政清刑简,身体力行,“民感其德”。离职之日,合浦郡民攀辕百里相送,洒泪惜别。
另外,文献失载的杨宗和杨畅,也是东汉时从南安走出的高官,其墓在夹江县甘露乡响堂坝。有双阙立于墓前,即著名的“杨公阙”,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阙上铭文载:“汉故益州太守杨府君讳宗字德仲墓道”“汉故中宫令杨府君讳畅字仲普墓道”。表明杨宗和杨畅曾分别任过益州太守(二千石)和中宫令的高官。
杨公阙墓是一座砖室墓,这种砖室墓在成都平原很普遍,但在南安县境内数量较少,除杨宗墓外,仅在市中区关庙苏坪、峨眉山市双福镇、符溪镇发现过。符溪砖室墓只收集到一个铭文砖,砖铭为“建武十年(公元34年)”,是南安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东汉墓葬。关庙苏坪砖室墓保存尚算完好,现已公布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后汉书·安帝记》载:“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分犍为南部为属国都尉”。周振鹤据此认为:“因为安帝分犍为南部置犍为属国,郡治遂往北迁至武阳”,应是可信的。即107年,今眉山市彭山县开始成为犍为郡郡治。
而东汉的南安还是一个不足万户的小县。说它是小县,有名的东汉永元八年《南安长王君平乡明亭道碑》可证,碑明说南安县长官为“长”而非“令”,而汉代一县人口在万户以上者设“县令”,万户以下者设“县长”,由此确证南安一县人口在万户以下。
《南安长王君平乡明亭道碑》原在夹江县千佛岩,现已不存。南宋洪适《隶续》录有该碑碑文,碑文载:“维平乡明亭大道,北与武阳、西与蜀郡青衣、越嶲通界。……永元七年十月,南安长右扶风□仓王君为民兴利除周。……车马驰驱,无所畏难。……刻石之功,恩及子孙,去危就安,万世无患。……永元八年四月十日,兼户曹掾何童、史道兴造……”
从碑文中,我们知道,东汉南安的交通建设有了极大的发展。平乡明亭大道以南安为中心,“北与武阳(今彭山)、西与蜀郡青衣(今芦山)、越嶲(今西昌)通界”,即沿青衣江横向连通了南方丝绸之路身毒道东、西两条主路,成为后人所称的“平羌江道”(平羌江即青衣江),表明了南安县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县长王君主持修筑,功不可没。
从“平乡”一词,我们还知道夹江、洪雅一带在东汉为平乡的地盘,是南安县下属的乡之一;平乡下属“明亭”,明亭辖地可能就在千佛岩一带。这对东汉南安县乡、亭基层组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夹江千佛岩临江崖壁上犹存40米长的栈道遗迹,主梁桩孔尚有8个,间距5至6米,孔方形,边长约0.5米,深约1.1米,成等距离水平状排列,正是东汉平羌江道的栈道建筑遗址。算下来,它已是乐山境内仅存的南方丝绸之路的汉代栈道遗址。
新闻推荐
存储故宫文物故宫文物播迁路线图何燚制图当年存放古佛寺的遗址残碑记者张波摄赵祠旧址开栏语:今(7)日是“七七事变”78周年纪念日,今年又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