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 本报记者 张力 文/图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信息化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作用不可替代。“十二五”规划以来,乐山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已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条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子。
4月26日,乐山市在沙湾区召开乐山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乐山市将通过深化“三通”建设,建好两个“平台”,加强应用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培训,深化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建设,并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充分应用为导向,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
教育信息化环境
初具规模
“十二五”以来,乐山市围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智慧乐山”的目标,迅速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五年来,全市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基础建设累计投入2.46亿元,不仅“宽带网络校校通”取得重大进展,“优质资源班班通”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悉,全市中小学校互联网宽带接入率由2011年的不足25%上升到75%,学校的网络教学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也进一步夯实。全市已经有80%的中小学校建成电子白板教室,其中,市直属学校、金口河区、沙湾区、市中区、夹江县、犍为县、沐川县、峨眉山市实现了中心校及以上学校电子白板全覆盖。市实验中学、市实验小学、市草堂高中、乐山二中实现了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并建成了学校级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在优质资源上,“国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实施,让全市179个教学点实现了“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的三到位,有效破解了教学点缺师少教的难题,满足了偏远地区孩子们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
值得一提的是,乐山市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建成“乐山市中小学教育视频资源平台”,率先将“四川省教育管理云平台”在乐山落地。目前,从小学到高中各学科教学优秀课例达223节,有502所学校的18759名教师和138124名学生完成了实名制注册;100%的区县完成图书信息化管理培训,33所学校完成图书回溯建库工作。
此外,乐山市积极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进行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探索。针对民族地区地域广、校点多、师资薄、教学质量落后的情况,市教育局投入100多万元,建成“乐山市远程互动录播教室”16间,使市本级从幼儿园到高中的窗口学校与民族地区的学校对接,以“专递课堂”的形式,实现同步课堂、同步教研;在已建的“电子白板教室”学校中,均采用与乐山市中小学所用文字教材相配套的“优课数字教材同步资源”,达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的目标。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快速提升
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促进教育信息化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五年来,乐山市通过培训、竞赛、科研活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仅使全市中小学校初步形成了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各级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日益丰富、覆盖面不断扩大,还促进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据了解,在2013年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中,乐山市已有7801名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参加培训,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实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全市有11236名教师参与,晒课9745节,向省上推荐参赛课108节,获省“优课”82节,获教育部“优课”52节,乐山市被评为省级优秀组织奖;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共申报立项国家级、省级、市级教育技术科研课题21项,其中已通过结题鉴定的省级课题8项,市级课题1项。
同时,乐山市还坚持通过组织教师赛课、教师教育软件制作大赛和学生电脑作品创作大赛不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建立一批“示范点”并让其承担相应的教育信息化应用课题研究工作,全市25所省、市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已成为乐山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力军”。
不难看出,乐山市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使得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缩小了教育差距和数字鸿沟,使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惠及广大师生,推进了教育公平。
深化“三通两平台”
全力推进信息化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乐山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确保如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乐山市将紧紧围绕国家、省、市重大部署,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
对此,乐山市将继续深化“三通”建设。2016年全市所有中心校以上的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要完成宽带接入,具备条件的村小、教学点要实现宽带网络接入;所有电子白板教室要完成与互联网互联互通,明年要实现区县电子白板教室全覆盖;要继续做好国家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提升乐山市在省、国家层面的“优课”获奖面;抓好“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远程教育模式,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教学质量;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推广“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方面,要推进应用 “四川省实名制学习空间”,确保年内全市中小学教师、中学学生、小学学生注册激活率分别达到100%、80%和50%;市中区、沙湾区的所有中小学要做好“规模化试点应用”等。
在建设资源平台上,要依托通信运营企业、软件企业的技术优势,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要研究制定促进优质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政策措施,建立起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管理平台方面,要加快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录入工作,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电子校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服务网络化,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为培养培训教育信息化应用人才和后备人才,市教育局要重点支持一批学校和教育机构建设教育信息化专业师资人才培训培养基地;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通过国培、市培、县市区培训和校本培训等多个层次对教师开展业务专项培训,让信息化教学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新常态。此外,12个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重点要继续做好数字化校园和机器人教育实验室两项试点工作。在教学应用、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积累经验,争取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晶)近年来,乐山交通建设提速带给市民很多惊喜,未来乐山交通发展成为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昨(17)日,市交委相关负责人做客乐山新闻网海棠社区会客厅,围绕乐山交通建设与网友在线交流,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