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进(右)和哥哥彭强继大儿子3年前考上大学后,小儿子今年又考上了四川大学,这对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乡洪溪村瓦房组的彭国建来说无疑是欣慰的。眼看就要开学了,彭国建也倍感压力:“今年两兄弟的学杂费加起来要2万多元。”不过,彭国建夫妇准备先向工地的包工头预支工钱,让孩子安心上学,再打工慢慢还。
爱学习很懂事兄弟俩相继考上大学
在马边县民主乡洪溪村瓦房组,大家都知道彭国建家出了两位大学生,3年前,哥哥彭强考上四川工商学院(原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今年,弟弟彭进又考上四川大学。
三江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彭强今年22岁,目前在重庆参加实习培训;彭进今年19岁,以总分595分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系旅游管理专业录取。
从小,两兄弟就跟着父母,一直在外漂泊,父母在哪打工,他们就跟到哪儿。彭进记得,他是在新疆读的小学,因为那时父母在新疆的一个工地打工。由于父母换了几次工地,他们两兄弟也跟着转了几次学。
“一个小学,就转了3次学,幸好适应能力还比较强,不然学习肯定跟不上了。”彭进回忆到,自他开始读初中,父母就把他送回了马边,让他住校上学。
对此,父亲彭国建表示,都是迫于无奈:“他们小的时候,我不忍心丢下他们外出打工,所以就一边打工一边带着他们,初中之后,我觉得他们可以照顾自己,就把他们送回马边读书。”
令彭国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两兄弟十分热爱学习,完全没让他们操心,还相继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同时,两兄弟还十分懂事,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都利用学习之外的时间去打工挣钱。“哥哥考上大学后,就开始在学校周围做兼职挣生活费,今年暑假他开始培训实习,不能继续打工,我就去‘接班\’。”彭进告诉记者,填了高考志愿后,他就到哥哥之前做兼职的店子打工,一个月挣了1100元。
学费怎么来?先预支工钱再打工慢慢还
孩子的懂事,彭国建看在眼里,但这眼看着就要开学了,他最担心的还是学费问题。
“之前一个读大学,一个上高中,我们都有点撑不住,现在两兄弟都要读大学,压力有点大。”彭国建说,平时他们挣的钱除了给家里打回来,再扣除他们在外地的生活费,也存不了多少钱。
想来想去,彭国建也只能想到那个老办法——向工地包工头继续预支工钱。“工地的工头也了解我家情况,就答应开学前借2万元给我,当然,这笔钱就只有通过我们两口子打工慢慢还。”现在,彭国建夫妻俩在杭州打工,他们说:“累点苦点都不算什么,最怕没活干,挣不到钱,为了找活干,去年我们就跑了5个省。”
为了生活,四处打工,这10年间,他们一家团聚的次数也就只有10次。“每年只有春节,我们一家人才能聚在一起吃饭,其他时间都只有通过电话联系。就连考上四川大学的好消息,我都不能当面告诉父母,只有电话转达。”近日,彭进和哥哥回到乐山,在亲戚家住了几天,现在又开始各忙各的。
对此,彭国建心里也不是滋味:“不是我们不想回来,是回不来。仅仅是回来一趟,路费都要一千多元,够我们在外生活一个多月了,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他们两兄弟读书才是最该花钱的地方,其他都可以忍忍。”
如果您想资助两兄弟读大学,可以直接与彭国建联系,联系电话:18818028165。
记者 魏玉婷 文/图
新闻推荐
三江都市报讯(本石巫果曾潇华)笔者近日从马边彝族自治县招商局获悉,今年7月,全县包装推出15个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招商项目,涉及城市建设、交通基建、水利、环保等领域,总金额达16.3亿元人民币。...
马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马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