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爽 刘若辰)9月2日,小雨,乐山市碧山路道路改造正在进行。余德木提前了一些时间上班,途中绕进工地,远远看着现场忙碌的景象。作为乐山市中区民情观察员,余德木关注的总是些“细枝末节”的事。用他的话说,总是“忍不住常去施工现场看看”,因为道路改造关系到大家今后的出行。
余德木促成了这条路的改造。岷江东岸的碧山路,连接岷江一桥与岷江二桥,由于过往重车太多,路面变得坑坑洼洼,持续了两年多时间。“道路没有大碍,但给大家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余德木说,在走访龙泓路社区时,居民们对这条路的反映最强烈,自己调查后形成书面建议,几天后就得到电话回复,8月开始动工改造。
余德木是乐山大佛景区派出所民警,是从民情观察员制度建立之初坚持至今的一名民情观察员。他坦言,2010年自己被推荐为民情观察员时,认为或许会“昙花一现”,没想到却坚持了下来。3年过去,他已提出30多条建议。
记忆最深的是第一条建议。“2011年5月,岷江一桥改建完工后,由于两旁的人行道没有护栏,出现了好几起交通事故。”余德木说,他给市中区信访局书面报告了这一情况,并建议增设护栏。让他惊喜的是,第二天有关部门就来电询问详情,10天后,护栏竖起来,行人安全有了保障。
也有不那么顺利的时候。乐山城郊有个“万人小区”,暂住人口多,道路窄,其中一条路没有硬化,建筑垃圾堆积如山。余德木反映问题后,城管大队也曾回复,但问题始终没能解决。他反复反映、沟通三四次后,终于等来好消息,“道路已经开始改造,看见周边商铺老板和居民们欢喜的样子,我才觉得这些‘细枝末节\’的事都不是小事。”如今,大家有事都会找他反映。
在乐山,像余德木这样的“观察员”有630多名。他们来自不同岗位,关注点也各有侧重,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感慨:80%的建议得到采纳,或能说明这项制度为什么越来越受到好评。
新闻推荐
9月2日—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四川证监局联合主办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业务培训会相继在德阳、绵阳、乐山、自贡、成都展开专题培训和企业调研。这是全国中小...
乐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