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凉山州木里县的牧民在高寒山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居无定所,给老人就医和孩子上学造成困难。自2009年起深入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以来,木里县牧民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近日,记者深入让白牧场和康坞牧场牧民定居点探访。
□本报记者 刘宇男
居有定所 在草场安心放牧
8月16日,记者来到让白牧场定居点,一座座色彩明艳的藏式房错落成片。
2009年10月,让白牧场42户牧民定居房竣工。定居点上还建有村民活动中心、村卫生室、学校、饮水点、垃圾收集点等,后山上建有牲畜棚圈、牲畜暖棚、贮草棚、兽医室、配种室等。目前,投资160万元的道路、垃圾池等公共基础设施正在建设。
牧民边马杜基的新居120平方米,由政府补助2.5万元、牧场担保贷款3万元、自筹3万元。走进边马杜基家,只见梁上挂满了烘干的牦牛肉,酥油茶香气四溢。“住了大半辈子漏雨帐篷,现在的房子才住得舒服!”住进定居点,边马杜基的儿子在牧场的学校读初二,家人有头疼脑热可到村卫生室看病。
下午5时过,边马杜基家门外响起马蹄声。“爸爸回来了!”边马杜基的儿子高兴地出门迎接。边马杜基外出放牧已有半月,这次回来是筹备大米、玉米面、牛肉和盐等生活用品。边马杜基告诉记者,老人和小孩在家里过得很好,他和妻子在草场安心放牧。
木里县有9个牧场的512户、2169人从事纯牧业生产。现在,木里牧民出外游牧不再拖家带口,老人和小孩留守牧民定居点。
增收乐业 产业链逐步成型
在海拔3400多米的牙马毡村附近,群山环抱中有一个高原湖泊“长海子”,湖边的康坞牧场草甸茂盛、牦牛成群。
在康坞牧场定居点,一排排白墙红瓦的藏式牧民定居房漂亮整齐。牧民在草肥水美的长海子边放牧后,几分钟就可以回到定居点吃饭、休息。
记者走进牧民边玛扎西家,现代家具和各种生活设施齐全。边玛扎西告诉记者:“现在我们住新房子、通电、有自来水,比以前居无定所的生活好多了。”
在鸭嘴牧场,牛羊品种改良和现代繁育技术广泛推广应用,规模化、现代化、科学化养殖,让牧民增加了收入,同时带动了配套产业,鸭嘴牧场场长仁青杜基介绍,鸭嘴牧场有20多人拿到农民工培训证书,他的二儿子经过培训和考核,也拿到了兽医资格证。
近3年来,木里县累计投资近1亿元,建成牧民定居房512户,完成康坞牧场、争西牧场、陇撒牧场、让白牧场等9个定居点和9个村民活动中心建设,达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的目标。截至目前,牧民定居房、帐篷、太阳能便携式数字电视已覆盖木里全县9个牧民定居点的所有牧户。
新闻推荐
中共凉山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罗凉清1952年,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60年来,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四川民族类别最多、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经过全州各族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