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湿地。 本报记者 李伟 摄
秋天的湿地。本报记者 袁蕾 摄
湿地一角。 本报记者 袁蕾 摄
西昌四季如春。 本报记者 钟玉成 摄
11月9号,西昌火把广场,20000人将从在这里开跑,奔向梦想的终点。马拉松是一种精神呼吁,呼吁人们参与达到健身目的。马拉松也是一张城市名片,向人们展示这条赛道沿途的风光。从开跑的那一瞬间,马拉松比赛的每一秒都变得有意义,那些被路过的美景,也比往常增添了更多的看点。在此,为大家介绍此次马拉松赛赛道的美景地,跑过42公里的赛道,跑过这一路的美景。
火把广场
起跑梦想
本次马拉松赛全程线路共42.195公里,前半程在西昌市区内,再途径邛海湿地公园等地,线路设计独具匠心,展示了西昌这座旅游城市独特的魅力。
火把广场是西昌市独具特色的建筑,马拉松赛在这里起跑再合适不过。远望火把广场,56根红色火炬形巨柱耸天挺立,象征着全国56个民族大团结。往里走是凉山民族文化中心,外观与鸟巢神似。高大的铁制火图腾,展示出彝族同胞对火的热爱和追崇。火把广场入口处是一组九虎群雕,源于彝族的一个传说。九虎姿态各异,不怒自威,是彝族人精神力量的象征。
火把广场为起点,经航天大道前往名仁酒店然后折返,再到风情园路,沿路而下就到了美丽的海河天街。这是一条滨河走廊,建筑极具水乡特色,河边垂柳依依,水中树影摇晃。夜色中的海河天街更是美妙,屋檐上挂起了红红的灯笼,与青瓦灰墙相映成辉。
离开海河天街,途径邛海宾馆,这一路都是沿着邛海前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每一个到过邛海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触。阳光暖暖的,一边跑一边欣赏一碧万顷的邛海湖面,不时微风拂过,波光粼粼。待到夜色降临,湖边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那画面美丽又诗意,才想起自己身在“月城”。
邛海宾馆再往前跑一段,是泸山山门。人们总爱把泸山和邛海比作一对恋人,的确,这么多年过去,它们依然相偎相依。“松风水月”描绘的正是泸山邛海的风光,即泸山的松、安宁河的风、邛海的水、西昌的月。泸山上松树繁茂,古树颇多, 山中景色静谧秀丽。到这里可爬山健身,可烧香拜佛,可欣赏美景。
离开泸山山门,继续前行就到达缸窑路口。西昌缸窑村被誉为“天下第一缸”,这里的景色自是妙不可言,参天的古木和白云蓝天相映如画。在青山绿水间,一口雕龙巨缸巍然耸立,盘龙绕过大缸仿佛神来之笔,龙的口中吐出一道清水,把大缸灌得满满当当,溅起的水雾飘落而下,有云雾缭绕之感。在大缸下静静的水池中,红色的金鱼追逐戏水,分外有趣。
2
抵达终点
收获感动
沿着三期湿地向前,来到梦里水乡湿地。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处处是美丽的田园风光。小土坡上,大波斯菊开得到处都是,颜色各异,争奇斗艳,在这里不知留下多少女孩的倩影。自行车道上,人们或漫步,或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逛着,心情舒适而恬静。湿地不愧地球之肾的美誉,梦里水乡的空气各位清新,深深地吸入一口,只觉得精神一振,整个人都通透起来。如果是在这里跑步,定会更加充满力量。
西昌湿地公园建造以来,吸引了大批的鸟儿到此安居。在芦苇间,在绿叶中,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不时还有鸟儿从人们眼前飞过,引得人们纷纷举起镜头。
跑完湿地公园后,胜利就在前方。终点正是出发的地方——火把广场,从这里出发,再回到这里,生命被赋予了更多的美好和意义。
参与2014西昌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的外地“跑友”很多,由于比赛的关系,他们只能对路过的美景匆匆一瞥。建议不妨在比赛结束后,把沿途错过的美景重游一番,定会收获不同的乐趣和感动。
湿地公园
奔跑在画中
从缸窑离开,进入湿地公园5期,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画中。这里处处美景,“梦寻花海”是湿地公园5期的名字,从名字便可窥出它们的美丽。
西昌四季如春,即便是在秋天,也有很多花儿争相绽放。如果把邛海比作一位害羞的少女,那么“梦寻花海”就是少女最美的发簪。“梦寻花海”将以花为主打元素,展示邛海基于优异气候、光热条件下的生物多样性,构建“四季花海”的美丽场景。
碧绿的邛海边盛开着鲜艳的花朵,草儿和树叶也不甘枯萎,这里仿佛永远没有冬天。女孩们在花间流连,相机咔嚓声响个不停,恨不得与花融为一体。更是有恋人在这里拍摄婚纱照,只为记录下最幸福的一瞬间。
过了湿地5期,在两旁绿树的陪伴下,跑过一段上坡路,就到了青龙寺脚下。青龙寺庙位于半山腰,山下名曰青龙桥。沿着青龙桥一路往下,可到达美丽的邛海湖畔,这里有一个人造沙滩,天气热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在这里避暑。玩得累了,可去品尝一下邛海烧烤。路边烧烤摊上的小贩忙着招呼客人,忙得不亦乐乎。
经过青龙寺,继续沿着线路前行,就来到了湿地三期“烟雨鹭洲”。这里随处可见大丛的狗尾巴草,毛茸茸的,颜色纯白,与头顶的蓝天和脚下的草地构成了一幅田园画卷。
秋天也如约来到了湿地,沙沙作响的白杨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金黄。大大小小的湖泊中间建有各式各样地亭台,水上栈道处处相连。湖泊的周围长满了芦苇,秋季芦苇长出了洁白的芦苇花,给宁静的湖水平添了几份生气。有些亭子建在芦苇丛中的小径旁,在跑道上望去,就似树立在田野里的草堂,充满无穷的诗情画意。
新闻推荐
凉山州劳务输出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 建立跨区域劳务合作定向输出1.876万人
凉山州劳务跨区域输出对接会现场。“我把工人带过去,管理费怎么算?”“如果你为我们企业招人,每个工人我们会支付至少200元的管理费,并且每月支付。”“行,这单生意成交。”10月16日,凉山州劳务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