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的图片库
曲木子撒摄影作品《日照金山》。
金阳、西昌、康巴、西藏等无数个美丽的地方,30年,他用心去拍。
曲木子撒,一个用镜头观世界、用快门定经典的资深摄影爱好者。
□文/本报记者 邱兴春
□图片提供/曲目子撒
闻名遐迩的景点,无人知晓的山河,繁华的都市,偏远的山村,亘古不变的自然风光,转瞬即逝的动人瞬间……在10平米不到的一个工作间,墙壁上挂着精美风光照、房间里堆满了各类刊载了其作品的杂志和图册,电脑是超大容量的,里面保存了数以万计的各类图片,2个2T的移动硬盘、2个500G的移动硬盘,还有很多32G、16G、10G的U盘,无不里面装满了各种图片,金阳、西昌、康巴、西藏等无数个美丽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从工作到爱好的摄影缘分
1985年2月,曲木子撒从农业局调到金阳县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办公室,因工作需要,单位仅有的一部黑白120相机成了他形影不离的工作搭档。照案件信息、拍会议资料……在忙碌与责任中,对工作兢兢业业的曲木子撒与摄影日久生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1995年8月,曲木子撒调回县农业局任局长。工作更加忙碌的他依然“机不离身”,拍下了数万张图片,成了金阳县农业科技方面的重要资料库。
2003年1月调到金阳县人大任副主任后,曲木子撒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精心投入他的这个爱好了。每一次下乡调研,他都用相机记录着老百姓的方方面面,真实,直观,震慑人心。
退休后,曲木子撒把退休当成了摄影生涯的新起点,全心投入,当起了一名职业摄影人。
从1985年到2014年这30年里,他行路万里,留下了无数的精美图片。
自从爱上摄影后,工作下乡时他经常带着自己的小相机,随时记录所见所闻。在农业局期间,他拍下了许多改田改土、马铃薯脱毒的照片;在人大时,把镜头又对准了金阳青花椒、白魔芋及核桃产业;当然,随处随拍的金阳山水景色、风土人情更是他的即兴发挥。长期的日积月累,他有了自己的“金阳图片库”,县上或媒体需要图片时都找他,他也乐于无偿提供。截至目前,他已经为金阳林业和畜牧业出了两本画册,全面反映了金阳林业和畜牧业的曲折发展史,并为建州六十周年、金阳历届青花椒节和索玛花节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大量图片资料,他的照片遍及全县每一个部门,甚至每一个乡镇。
蹲了大半夜 就为拍日出
虽然他的作品被《锦绣凉山》、《五彩凉山》、《凉山摄影》、《民族》等州内外杂志多次刊用,并获得州、省、国家级奖励,但曲木子撒却始终不认同自己是摄影家,“虔诚的摄影发烧友”是他的自诩。
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相约到云南去拍日出。刚过通阳大桥,其中的一辆车就坏了,为了不耽误拍摄,他们七个人挤在一辆车上继续前行,通宵没有休息。赶到目的地时,日出却没有拍到。他们来不及气馁遗憾,在云南省的罗平县城匆匆吃了一碗面,又继续出发,赶往大关县。结果又走错了路,晚上7点过才到达目的地,拍摄完回到大关时,已经是凌晨3点过了。一碗面,曲木子撒支撑了18个小时的拍摄路!辛苦、饥饿、疲劳、遗憾积淀在心里,却抵不过一张张照片的精彩诞生。
中国摄影《春之声》点评家曾这样点评曲木子撒的一幅作品《日照金山》:“创作过程本身也是体验过程,创作活动中的点点滴滴都会凝结到最终的作品之中。这幅作品抓住了雪山巅峰在旭日初升时金光灿灿的动人一刻,这一场面具有永恒的震撼人心的神圣力量,多少人曾经为之膜拜,又有多少人因之而脱胎换骨!就让这条追寻之路引导我们最终登上摄影的金顶高峰吧!”据曲木子撒讲,为了拍到《日照金山》,他冒着严寒在雪山脚下的旅店廊道上蹲了足足大半夜,手脚都麻了。但当看到旭日一点一点地把雪峰镀成金黄时,他激动得只知道一阵狂拍,于是,也就诞生了这张颇为经典的作品。
关于曲木子撒的摄影经历,精彩得完全可以写一本书。因为热爱加上执着,他先后加入了西昌市摄影协会、凉山州摄影协会、凉山州艺术摄影协会、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如今,65岁的他,还不知疲倦地奔波在摄影路上……
发展的见证者
近年来,金阳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树环绕的彝家新寨、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丰富新颖的致富渠道……这些无不吸引着曲木子撒,他急切地想把它们拍下来,留在自己的镜头里,更留给以后的历史回望。
《四川省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试点规划(2011-2015年)》实施以来,彝家新寨建设成效显著。曲木子撒是一个关注社会的摄影人,自然他的镜头就会有很多的彝家新寨。金阳县丙乙底村是该县第一个彝家新寨建设示范点,过去,即便坐拥着便利的交通优势,但由于没有发展“支点”,丙乙底还是一直戴着“典型高寒贫困山村”的帽子:全村186户686名村民住的是茅草房、石板房和木板房,吃的是洋芋、荞面。到了4、5月,更是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再看现在,家家户户牛羊满圈,县上还把该村作为半细毛羊及西门塔尔牛养殖基地,加上退耕还林的实施,现在村民的日子可是好过多了。对于如此的变化,曲木子撒一次又一次地去用镜头记录下来,乐此不疲。“索玛花海中的村庄”、“终年云雾缭绕的波洛云海”、“流动的羊群”……这些村庄里拍下的唯美画面,也让他多次获得省、州的摄影奖项。
幸福与期待
退休后,曲木子撒搬到了西昌,邛海又成了他拍摄的主阵地。“邛海日出”、“游人暮归”等每一个精彩瞬间都在他的相机里定格成了永远。尤其是得知11月9日,首届国际马拉松赛要在西昌邛海举行,曲木子撒更是天天来到邛海记录下马拉松赛前的各种准备和迎接的场面,披星戴月劳作的工人,热火朝天繁忙的施工现场,美不胜收的赛点景色……
曲木子撒总是这样说,他从没想过要“成名成家”,只是单纯地喜欢,渐渐地,喜欢变成了热爱,热爱又变成了痴迷。喜欢,喜欢把每一个看见的瞬间捕捉下来;热爱,热爱了30年的摄影,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至于痴迷,谁也没想到,到了暮年之时,还能在人生的转角遇到让自己随时心动和活力四射的“她”……
新闻推荐
西昌市核桃村。本报记者钟玉成摄冕宁邓氏族谱序碑(上接A10版)在实行屯田垦荒的过程中,国家将这些移民按照人数建立编制,整编向各地迁徙,迁到某地,落脚之处便有了“某屯”的叫法,这些移民也被称为“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