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从军入伍,17岁奔赴前线。进攻敌人的堡垒、运送枪支弹药、救助受伤战友……他曾参加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如今,整整三十年时光过去了,当初的热血少年已年过不惑,成为一名普通的驾驶员。然而,午夜梦回,那些战火纷飞的时刻,却还总是会在脑海中浮现。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这段历史,仅有初中文凭的何斌,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写下了近十万字的《作战回忆录》。
千里奔行 执戟边疆
今年46岁的何斌, 是一名普通的驾驶员。他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他是一名尽责的司机,也是一名和蔼的父亲。谁也不会想到,这个谦和的男子,曾在30年前经历了炮火的洗礼,是一名“铁血”战士。
1983年10月,年仅16岁的他,刚刚初中毕业,就从军入伍,从家乡霍邱来到了风景如画的杭州,进入了具有光荣传统的猛虎团高机连。与他同行的还有数名同学,只可惜战争无情,最终归来的却寥寥无几。
经过九个月的军事训练,站军姿、轻武器射击、高射机枪射击,何斌掌握了基本的军事技能。1984年7月,何斌所在部队接到了作战命令,他们即将赴中越边界进行一场旨在牵制越南军队的轮战任务。
何斌与战友们乘坐闷罐车,历时数天,来到了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展开了为期129天的临战训练。1984年12月4日,年仅17岁的何斌随团开赴老山前线。在前线,他守过阵地,攻过堡垒,当过军工,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尽是尸骨遍地,炮火连天。
老山前线 死里逃生
“真的要打仗了,我脑子里一片空白,不是害怕,而是无法想象真实的战场是什么样的。”尽管心中会有忐忑和不安,但是何斌却与战友们一起写下了请战书、决心书甚至还留下了遗书。
初到前线,何斌随连队驻扎在高机阵地,1月22日,何斌连队奉命转为军工。军工的主要工作就是将补给品运往前线,将伤员抬下来救治。当时部队里就流传一句话,当啥也别当军工。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纵是再苦再累再危险,何斌依然勇往直前。
每天,何斌都要在前线和阵地之间来回数次,在枪林弹雨中运送物资和伤员,不仅需要躲避飞来的子弹还要提防炮弹打飞的石块。多少次敌人的子弹从他耳旁擦过,炮弹在他身前炸响。炮弹爆炸炸开的石块和弹片飞溅,时常擦破他的胳膊和脸颊。但是为了将伤员安全地送到后方,何斌必须忍着剧痛快速穿过敌人的封锁线。经过狭窄的战壕时为了防止被子弹打到,何斌和其战友必须跪在地上膝行,还要尽量保证担架的稳定。
何斌还记得,一天,他运送弹药上山。在半山腰时,被地上红色土坑吸引了注意力,低头的瞬间,一颗子弹从他头上擦过,那是他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如果当时没有低头,估计我也就永远留在老山上了。”何斌感叹道。
年过不惑 著书而忆
经过167天的作战,1985年6月,何斌所在一师迎来了接替的部队。在砚山县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于19日返回杭州。然而,让何斌痛心的是,有19名霍邱籍的战士却永远躺在了老山之上,留在了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他们牺牲时的平均年龄还不到18岁。
1986年4月,何斌退伍返乡,分配到霍邱县水门塘水库工作,曾参加过淮河治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下,何斌因为所在单位经济不景气下岗待业。随后,他来到合肥当上了驾驶员。如今,何斌是合肥一家股份制医院的救护车司机,继续坚持着救死扶伤的重任。
在离开部队20多年里,何斌从来不曾忘记在战场上经历的一切,每当想到那段记忆的时候,何斌总是头痛难以入睡,在战火中牺牲的战友们的脸庞,总是清晰地在脑海里闪过。
当时在战场上的时候何斌就有记日记的习惯,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坚持将战场上发生的事和自己当时的感受记录下来。小小的日记本早已经泛黄,然而却一直保存完好。
“过去的历史无法忘记。我有必要把回忆录写下来,让更多的人记得历史。我没有写文章的天赋,也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只能用粗浅的文笔来记录和回忆当时的经历。”于是,何斌乘着闲暇之际,以自己的日记为线索,奋笔疾书,历时三个月,将这段战火纷飞的记忆化成了近十万字的《战争回忆录》。
何斌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的这部著作能够出版,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铭记英烈。
新闻推荐
希望有辆电动车陪自闭症儿子看风景
霍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霍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