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霍邱县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工作,制订促进和指导乡村旅游发展的制度措施,落实好乡村旅游发展的奖励政策,积极开发以自然生态为主体的田园风光和水域风光、以乡村民俗和人文活动为依托的地域文化及矿井体验和矿区观光为内容的观光体验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加强指导,加大投力,强化统筹,着力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兴起的喜人态势。
规划引领 科学发展
首先,该县制订了《霍邱县旅游发展规划》,县旅游局起草了《霍邱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发展措施,指导各乡镇科学有序发展乡村旅游。其次,制订城镇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时,十分注重与旅游规划相衔接,充分考虑旅游要素。县政府在作县城规划修编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全面规划。重点建设卧阳、环水门塘、滨城西湖三大景观带和城南湿地公园、城北植物园、城东采摘园,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城市。再次,新店、临淮岗、马店、范桥、临水等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乡镇已制订和正在制订乡镇旅游发展规划,指导本乡镇科学有序发展乡村旅游。其四,高星级农家乐均聘请专家制作建设规划,保证建设高品位、上档次、有特点。临淮岗乡田园度假村、岔路镇金沙湾乡村旅游景区、长集镇吴老四农庄等,均制订了建设详规。
依托资源 注重结合
依托历史遗存发展乡村旅游。位于县城北郊的水门塘,古称大业陂,为2600多年前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修建,有“天下第一古塘”的美誉。 2011年,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对其进行规划打造,目前已初具规模。马店镇李西圩村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氏庄园,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水利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临淮岗乡依托淮河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镇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农家乐接待设施由3家增加到20余家,发展迅速。依托民族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洪集镇会馆村是回族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特色。近两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会馆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建成展览馆、报告厅、文化广场、垂钓中心、餐饮接待中心等设施,吸引四面八方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体验。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龙潭镇杨楼村、户胡镇高镇村、姚李镇关山村、马店镇李西圩村、岔路镇元圩村等,均与美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规划建设旅游设施,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加大投入 强化督查
多方加大投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近年来,通过多种形式对外广泛招商,取得良好效果。据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客商来霍邱投资乡村旅游多达5亿元以上。启动民资发展乡村旅游。通过广泛宣传示范引导,吸引本地企业家和个体经营大户等积极投资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目前全县正在建设中的高星级农家乐达15家以上。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示范点奖励力度。近几年来,县政府对已评定为三星级以上农家乐进行奖励,其中对五星级农家乐田园度假村各种奖励200多万元,对马店镇金满园山庄奖励10万元。
县政府对乡村旅游发展坚持建管并重,加大督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和同质化恶性竞争。同时,县人大、县政协每年都组织1至2次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督查调研活动,为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帮助解决存在问题。
积极宣传 密切配合
县旅游主管部门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简报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提升乡村旅游示范点知名度。通过举办旅游推介会、设立指示牌、编制宣传彩页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该县始终注重加强县直有关部门的团结协作,形成发展合力,不单打独斗,或形成几张皮,切实做到发展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与森林增长工程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发展工业旅游相结合,与文化项目实施相结合,形成“同烧一盘菜、共绘一张图”的良好局面。
卧阳景观带霍邱县城区全景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黄河编者按为深入开展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和大练兵活动,贯彻落实省领导“践行‘三贴近\’、落实‘三深入\’”的指示精神,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于8月28日组织所属8家媒体20多名年...
霍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霍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