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金寨新闻 > 正文

为贫困乡亲引来致富“活水”——金寨县推进水利建设扶贫纪实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6-10-1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金寨县推进水利建设扶贫纪实

■ 星级记者张玉芳

通讯员王春夏雷庆标

金秋时节,江淮大地披上丰收的盛装。今年,从皖北到江南,扶贫脱贫工程又给丰收的图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前往革命老区金寨县采访发现,水利部门坚持畅通“最后一公里”,以水惠民、兴水富民,为贫困的乡亲们引来致富 “活水”,山区乡村处处一派欢快的景象。

活水引来“凤还巢”

仲秋的金寨县,迟放的桂花在山坡间透出阵阵幽香。金寨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也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截至2015年底,全县仍有71个贫困村,近3万贫困户,8.43万贫困人口。

家门口发不了财,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跟着年长的 “出了门”,成为工厂流水线上的一环。他们向往城里的一切,却只能徘徊在城市边缘。廖开原算是打工队伍里混得较好的一位,已经在上海买了房。但是,去年在上海房价噌噌上涨的关头,他突然卖了房,带着积蓄回到老家。老家有几个朋友看中了家乡的生态资源,想发展野生猕猴桃。猕猴桃很娇贵,怕水又怕旱,廖开原心里有些打鼓,正在这时,水利扶贫让他吃下“定心丸”。

“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要求实施水利建设扶贫工程。 ”金寨县水利局副局长许晖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充分抓住契机,将水利扶贫列为全县脱贫攻坚“十大工程”之一,计划到2018年底前完成71个贫困村台账内307口塘坝整治,新建或加固拦水堰51座,整治农村河沟59条,改善灌溉面积9624亩。

廖开原最终把猕猴桃基地选在了吴家店镇。 “这里原来就是一片荒山,水利部门修通了塘渠,又在附近建了蓄水池,架了泵站,解决了水源问题。 ”考虑到猕猴桃需水量大,又为猕猴桃基地建立了滴灌设施。 “刚建好就赶上今年的旱情”,廖开原介绍,一个多月没下雨,如果用人工浇水,基地一天就要花费五六千元。

基地建成后,与区域内贫困户签订长期用工合同,带动贫困户就业。齐允寿因此成为猕猴桃基地的一名管理员,在基地排排水除除草,一天80块钱,一年能有2万元左右收入。 “六十多岁的老头子,不用出门还有这样赚钱的机会。 ”齐允寿笑着说,这是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

外出的年轻人也没有想到,家乡原来的荒山都成了中药材、猕猴桃、葡萄等农业特色产业基地。 “我们一直关注着这些基地的发展,等他们搞成功了,我也回去。 ”一名年轻人说。

碧水迎来客留乡

居住在深山,有四季变幻的美景,也有生活上的不便,比如吃水。对于幼时在金寨山村生活的记者来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担水。小山村里每隔两三里路总能见到一口水井,每天清晨,大人们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挑水。遇到大人不在家时,就由我和妹妹抬水,两个小小的身躯一路晃荡,到家时一桶水只剩了一半。

说起这往事,沙河乡高牛村的村民都点头大笑,他们太有共鸣了。

“被水困了几十年,就羡慕城里人有热水器,俺就盼着,啥时也能在楼顶上装上个太阳能就好了。 ”贫困户左自成老人憧憬着未来的好日子。

“老人家,你这个愿望不是难事,我们正在谋划水管延伸,到月底自来水就能通向每家每户,到时你想装多大的太阳能都成。 ”许晖笑着回应。

根据安徽省水利扶贫部署,到2018年底前,实现3000个贫困村村村通自来水,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省级重点贫困村高牛村是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重点。

该村支书顾友志介绍,2014年,县里在村里建了3处高位饮水水塔,相对集中的3个自然庄率先用上自来水,让那些居住在高山的村民十分动心。 “一直在谋划易地搬迁,但很多村民在山上住惯了,进展很慢。 ”今年,启动中心村建设,规划建设100户,短短时间就完成了移民搬迁51户。

顾友志分析,正是山下的基础设施让村民改变了主意。中心村里水电路齐全,尤其是自来水一通,家家建起了卫生间,安装了抽水马桶、用上了洗衣机、太阳能,原来的猪圈旱厕柴草房悉数被拆,村庄焕然一新。县里又投入360多万元在高牛村修筑河堤2100米,拦河坝6道,修建渠道1750米,山塘15口。

“工程刚建成就经历了今年两次大洪水袭击,没有一处河堤塘埂被冲垮。 ”新村让村民感到安心,也让顾友志看到了发展的前景。 “以前人们到山里嫌生活不便,可现在你看,吸最新鲜的空气,喝最纯净的山泉水,住最干净的院落,只会比城里更舒心。 ”他觉得,最直接的影响是村里的旅游有望旺起来。

“脱贫攻坚,水利是基础。水路一通,满盘皆活。”许晖向记者介绍,随着水利基础设施的完善,金寨县在积极发展农业产业的基础上,还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绿色旅游资源,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穷山恶水变金山绿水,真正让山里人吃上“旅游饭”。

贫困户圆致富梦

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不论是山里的村民还是外来的游客都能明显感受到:金寨变了,山里的生活变样了!这变化从沿路或高或低、鳞次栉比的各式新楼房就能看出端倪。

采访时,齐允寿家里正在翻建新房。记者问他打算盖上几间,他轻轻地答:三层,一层三间……

记者不无羡慕地说:那是别墅啊!

齐允寿有些害羞地笑,吴家店镇党委书记戚家乐在一旁替他 “揭了底”:老齐的心大着呢!盖这么多房,就是想今后搞农家小院接待游客。

脱贫攻坚,让贫困村贫困户看到希望。“我身体有病,做不了太多,但我也想发家致富。 ”左自成老人有3亩旱田,以前靠天收,每亩田一年最多收五六百斤稻。如今,农田水利设施建好后,当地引进浙江老板来种茭白,左自成把3亩田都流转出去,一亩田一年获400斤稻,平常他则到茭白基地做做零工,一天100块,家里还能养养鸡喂喂猪。老人算了算,告诉记者:“现在一年收入至少是以前的三倍! ”

口袋鼓起来的左自成也在今年翻建了新房。“我老了,上不动楼房,就盖平房。 ”他拿手比划着描述:“九尺高,上面铺上琉璃大瓦,好看得很。 ”建这个新房,家里旧房拆迁补偿了4万元,危房改造补助2万元,再加上易地搬迁、宅基地补偿等各种补助加起来,盖房基本不差钱。

老人家穿着宽大的迷彩服,背有点驼,但说话条理清晰。他说:“要不是水利建得好,环境搞得好,人家浙江大老板能大老远到这来?所以我对乡亲们说,你求菩萨没有用,只有党和政府,才能真的送来‘金菩萨\’! ”

新闻推荐

路交口传来几声巨响,伴随着大地的震动,老地标合力大厦轰然倒塌,南七里顷刻间笼罩在浓雾之中……有人回忆起这一刻伤感地说道,或许这是大厦不愿离开,想保留最后一刻的眷

2015年5月19日凌晨5:30,合肥望江路与金寨路交口传来几声巨响,伴随着大地的震动,老地标合力大厦轰然倒塌,南七里顷刻间笼罩在浓雾之中……有人回忆起这一刻伤感地说道,或许这是大厦不愿离开,想保留最后...

金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红色基因代代传2016-09-25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为贫困乡亲引来致富“活水”——金寨县推进水利建设扶贫纪实)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