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悬汇龙山铸千秋功绩,肝胆为乡亲留百世芳名”——50多岁、识字不多的张成皖第一次亲自创作了一副挽联。为了这副挽联,他熬了一个通宵。
悼念的对象是村里的老书记——舒城县山七镇龙山村党支书张仁留,他在村工作近40年,村支书当了24年。 3月26日,因突发脑溢血,倒在村部的墙角。村民自发为“老书记”送行
张仁留的遗体于3月30日下葬,葬礼于当天6时20分开始。
6时许,灵柩缓缓而出,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将灵柩包围在中央。队伍经过之处,村民早早在路上点起鞭炮,为老书记送行。
这是一条水泥路,宽4米,笔直,挺阔,像一条白绸带蜿蜒在丘陵山间。
“以前就是条泥巴路,车子走在路上一颠一颠,车上的人也跟着一颠一呱,”村民们索性给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呱道”。
张仁留做梦都想修好这条路,但总里程7.8公里的村路至少需要200多万元。去年3月18日,他壮了壮胆子,与村文书刘同秀上北京找到交通部,等了两天,对方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支持一定的项目资金。
北京之行最终落实了 100万元,还有缺口咋办?张仁留主动四处“化缘”,组织部、统计局、发改委、农委……所有能想到的部门他都跑了个遍。最终,省发改委扶持40万元,县里整合有关资金及群众“一事一议”筹资100万元。一开始动员老百姓筹资,大伙还有些犹豫,他郑重承诺:“你们看着,我绝不会拿一包纸烟钱……”
当年10月,村路终于动工。 “每天早晨六点半,我一打开门,老书记就已经在路上了”,张成皖回忆。
“村村通”标准宽是3.5米,他却把路面扩到4米,避免了会车难。为了达到18公分厚度,他低着头,弓着腰,一遍遍在路上看,发现哪里不平就组织村民用石子填好。而今,7.8公里的工程刚刚完成一半。这是他最后一次“行走”在这路上,一户又一户群众自发赶来,送行的队伍从500米变为700米、900米、一公里……
他是个孤儿心系全村人
眼下正是采茶的忙碌时节,村民韦宗荣说,大伙儿都忙,但老书记走了,很多村民放下活为他送行,还有很多人从外地赶回来。
韦宗荣在合肥打工,一天180块,但听说老书记病了,他立即请了假赶回家。他忘不了:2009年,家里房子要倒,老书记知道后,当即为他申报了危房改造资金,又从儿子处拿出5000元,帮他建了三间平房。
汪爱慧和丈夫在泗县开了一间400平方米的建材超市,多年没回过老家。 3月29日晚上8点,村民告诉她老书记离世的消息,劝她“大老远不要回来了”。她抱着电话就哭了:“不行,我一定要亲自送他一程。 ”凌晨2点半,汪爱慧和丈夫总算赶回村里,奔向灵柩那一霎,她哭得十分揪心:“没有老书记,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
那是1989年,汪爱慧家里做生意亏了很多钱,夫妇俩想凑点钱外出创业,老书记跑到信用社担保贷款3000元交给他们。正是有了这笔钱,才有了现在的建材超市。
还有张广圣,当晚11点刚从杭州赶回来,他说,老书记做这样的好事,一举一箩筐。
张仁留3岁丧父,9岁丧母,是个孤儿,群众给他搭了一间草棚子,用百家饭把他养大。19岁,他外出当兵,22岁退伍后便在村工作,1987年担任村支书,直至临终。2011年换届,张仁留已经60岁,高血压严重,儿子劝他:“家里有吃有喝,回家享享福吧”!但是,他又一次全票当选为书记。
棺木合盖时,张仁留的爱人哭得撕心裂肺,“早知道你要走,也等面条煮熟了再走啊! ”
3月26日清晨7时,她正在煮挂面,还没熟透,张仁留急急忙忙捞了一碗填了肚子,“来不及了,村里好多事”,他说。
出门时,他给山畈村的村支书曾兆光打电话,说村里网线坏了请他帮忙修修,过了一会,同事刘同秀又接到他的电话:“你快去,曾书记要来,我头晕……”电话断了,刘同秀急忙赶到村部,才发现老书记晕倒在距离村部仅10米的墙角。
把小事干好赢得群众心
队伍走到山脚,在路边为老书记举行了追思仪式。除了村民,所有镇直单位工作人员,17个村(街)的全体村干部都到了现场。
曾兆光还记得,去年一次,大家开会回来,不少村干部谈到工作时抱怨,“待遇这样低,整天处理鸡毛蒜皮的小事,工作还难干”。他却微微一笑:“村干部能干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要是几十年如一日把小事干好,那也是个大事情啊!”他说:“现在你们满腹牢骚,当时宣誓时你们怎么说的呢?”一半玩笑一半认真,但听后大家都没再吱声。
老书记不是没有委屈,只是把所有委屈都化成了更真诚的付出。今年正月初五,村里一对夫妻吵架,他天一亮就赶去协助调解,忙到中午一点半,滴水未进。然而,不理解的村民却揪住了他的衣领。事后,又累又苦的老书记在医院吊了两天水。儿子十分不解:“你这样图什么呢? ”
图什么?看到长长的送行队伍,看到村民真诚的痛哭,儿子终于理解了父亲的付出:“爸爸地下有知,一定也是很欣慰的。 ”
赶来送行的16名村支书对此也豁然开朗。镇长鲍世群感慨不已:“当你真心付出了,你在群众心目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
本报记者张玉芳
新闻推荐
4月23日,舒城县万佛湖镇中心小学开展“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主题班会活动,隆重庆祝第19个“世界读书日”。活动日当天,该校12个班级均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校图书室共借出图书1200余册。 吴...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