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陈道瀛
“五一”一放假,我就拿起渔具,直奔老家钓鱼去。
老家在舒城晓天镇,那里山水相间,纵横交错的小溪汩汩流向天仓河,转而奔向龙河水库。站在天仓河边,看着河边的沟渠河汊,我驻足良久,想起儿时钓鱼的经历。
在60年代,家里穷买不起渔具,就自己动手制做,把大头针折成弯型变成鱼钩,鱼线用尼龙线代替,再找来大白鹅翅膀上的剑毛梗,剪成一段一段做成漂浮穿入鱼线内,再用牙膏皮当成鱼线上的铅坠,然后把钩线系在一根细长梢闪的竹竿上,一副钓鱼具也就完成了,用挖来的红蚯蚓或用麦麸揉成面团当作鱼饵。
也许那时老家无人钓鱼,也许是老家河渠水满鱼肥,第一次我拿起自己制作的鱼竿来到河沟钓鱼,一小会功夫就钓到了鱼。记得有一次,随便下一个位子,不久漂浮猛的一沉,拖着就走,我以为钓到大鱼,慢慢把鱼引到河边,发现是一条老鳖,连拖带拽提上岸来,脱下衣服把老鳖兜回了家,一称居然有1斤8两。母亲把它清洗干净,放入油锅里一炸,然后红烧,吃起来鲜美可口,仿佛吃了一顿山珍海味。乡里乡亲听说了,都夸我是钓鱼能手,同伴们也来向我讨教,谈钓鱼经验,我都毫无保留,一五一十告诉他们,还教他们如何自制渔具,他们很快也掌握了钓鱼的技巧。
当我沉浸还在快乐的回忆中,阔别多年的发小二栓子走了过来。二栓子也是个钓鱼能手, 30多年前,在龙河水库曾经钓起过一条18斤重的大草鱼,一时轰动四里八乡,大家纷纷称他为“钓鱼大王”。
他现在已是三代人,两鬓斑白,皮肤黝黑,但身体强壮,话语中透露出朴实和亲切。他现在承包村里鱼塘办了个垂钓中心,农闲时做点茶叶、板栗生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听二栓说着他幸福的生活,我真羡慕。谈话中,他邀请我到他的鱼塘参加钓鱼比赛。
我兴致勃勃地跟他来到垂钓中心,垂钓者个个身手不凡,二栓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一会功夫,二栓子钓了好几条鱼,我却半天钓一条,急得我耐不住性子。他凭他养鱼经验,一边钓,一边对我说:“春天上午钓西,下午钓东;夏天上午钓北,下午钓南。什么鱼吃钩在漂浮上的表现是不同的,要把握好火候,才能把什么样的鱼钓上来。”我按照他的方法去钓,果然不出所料,个把小时钓了二十几条鱼。
这次回老家钓鱼,圆了我多年的梦想,体会到儿时垂钓的乐趣,又跟二栓学到了钓鱼技巧,真可谓是双丰收。
明年,我还要回老家钓鱼。
新闻推荐
全国政协来皖调研“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徐立全主持调研座谈会
徐立全主持调研座谈会
舒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舒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