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闻 霍邱新闻 霍山新闻 金寨新闻 舒城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六安市 > 舒城新闻 > 正文

他的“至味” 我的岁月记忆

来源:江淮晨报 2017-06-18 04:42   https://www.yybnet.net/

《至味在人间》   陈晓卿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是年初以来,一直摆在床前的一本枕边书。时常翻翻,每每总能勾引出许多岁月记忆……

比如,读他的《油然而生的幸福》,就想起小时候在新疆,童年伙伴的父母是四川人。我不止一次去她家遇到这样的场景:清水煮面,面端上桌,一人一碗,然后,大人小孩依次用勺子从白色搪瓷缸子里,挑一勺白花花的猪油拌进面里,吃得稀里哗啦。我家从来不这样吃猪油,母亲喜欢把西红柿等蔬菜先下锅用油煸炒,然后加水,水开以后下面,这样面熟了,很自然地漂着油花,还有菜蔬。有时候母亲在炒菜的时候,也会挑一勺猪油到锅里,但是,猪油拌面,在我们家却从来没有过。装猪油的搪瓷缸子,从来都收在橱柜里,不曾摆上过餐桌。有一次,出于好奇,趁母亲不注意,用手指代替勺子抠了点猪油,放进嘴里,油腻感之外,并没有什么好滋味,从此对小伙伴家的猪油拌面失去兴趣。

陈晓卿在文章中提到童年时代的美食体验极限是“白糖拌油渣”,我就又想起,我那时也爱吃油渣,母亲买回肥膘肉炼油,我就一直在厨房瞅着,等油炼得差不多,母亲就会把油渣沥出来,大多数的油渣会被切碎,和大白菜拌在一起做包子,极少部分母亲会趁热撒一点盐,给我们姐弟解馋。盐拌油渣可谓是我童年时代的美食体验之一。乃至现在,偶尔买的肉肥了,我也会单独留它出来,炼猪油是幌子,想吃油渣倒是真。关于“油然而生的幸福”,现在的年轻人,怕是不会理解,但是,对于理解的我们,那真是大大的幸福。

《贴一身五湖四海的膘》写的是全国各地羊肉的吃法与各地吃羊肉人对各地羊肉的一往情深。好的食材自然是美食的基础,但是不同的制作,成就的吃食却大相径庭。新疆的羊,我知道分山羊和绵羊。山羊的膻气很重,至少居住在新疆的内地人不喜欢。内地人在新疆居住,最能接受的羊肉做法是烤羊肉(串、羊腿乃至烤全羊),另外就是手抓饭,前提必须是绵羊肉。

回到安徽,我吃到最好的羊肉是叶集的红焖羊肉,趁热,夹一块,放进嘴里,真的五脏六腑,每一个细胞都会被唤醒的舒坦。似能感到身体像一朵花蕾忽然打开,一下子拥抱阳光、雨露的恩泽。朋友说,叶集的羊肉好吃,是因为水,离开了叶集的水,绝烧不出叶集特有的红焖羊肉味,我自知厨艺有限,没有尝试挑战过。

还有就是六安的羊肉,好像叫风干羊肉,一锅端上来,汤白肉净辣椒红,或有一把青蒜香菜末散落其中,看着清爽,吃起来更爽。出去旅行,通常我是不点羊肉的,实在是知道,一方水土一方羊肉,对味儿的其实不多。别的食材不对味,尚可下箸,唯独羊肉,不对味,甚至会影响到好几天的食欲。陈晓卿在文章末了写道,“而在中国旅行,如果您恰好是个羊肉爱好者的话,只需要带一副装羊肉的胃和一根宽容的口条,就够了。”其实,对羊肉的喜爱愈甚,挑剔也就愈甚,思想或者可以宽容,胃与口条的宽容实在不易。

《面的街》写南北饮食差异,对于这个差异,我原本不懂。父亲是河南人,母亲是山东人,都是面食为主的地区,小时候在西北也主要吃面食,所以小时候在新疆,面食一直是家里不二的主食。新疆也产米,大概物以稀为贵,母亲偶尔会学着当地维族人给我们做手抓饭,那是童年记忆里最好吃的美味。得知全家迁移安徽的消息,我读初中,安徽给我的最大诱惑是父亲说的一句话,“到那里可以天天吃大米饭。”果然,到安徽以后,天天吃大米饭。可是,没过多久,母亲开始重操旧业,自己买面,蒸大馍、做水煎包、擀面条,家里后来还是以面食为主,倒不是我们子女挑剔,是父母们吃了半辈子面食的味蕾,强烈拒绝米制品。我们也不再嚷嚷着要吃大米饭,母亲有时候会变着花样给我们做油盐炒饭,有时候是蛋炒饭。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挑食,米面都可以。可是,后来南北方去得多了,竟然发现自己也是挑食的,面食吃多了,会隐隐想念米饭;米饭连续吃十天半月,心里面又会惦记一碗面或者一碗热气腾腾的大白菜猪肉馅水饺。安徽不南不北,有米有面,食物混搭,对于我,吃着想着,刚刚好!

陈晓卿说:“我更喜欢性格鲜明的小饭馆,喜欢那种犀利、混不吝的快意江湖味道……我是真心喜欢小店,除了味道,我更喜欢那里的舒适随意的市井气。”我记忆里的好吃的,似乎也都在市井小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到合肥,那时候,遇到的第一美食是西苑新村的牛肉面,一块五一碗,白面红汤,浮着大块厚实的红褐色牛肉,虽然不吃辣,但是这样的一碗牛肉面摆在面前,再辣也挡不住味蕾的浩浩荡荡,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牛肉面,只是吃着吃着,就消失了。两千年初,遇到曙光商厦菜市场的肉夹馍,也是一块五,也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肉夹馍,甚至后来到西安,觉得当地的肉夹馍也不过尔尔。不记得当初的摊主是不是西北人,只记得他用的厚实的砧板中间有一个比拳头还大的深窝,还有他双刀起舞的“霸气”。那时候,只要去菜市场就会去光顾,可惜光顾光顾着,菜市场开始规划重建,再以后,这家肉夹馍就被“规划”得销声匿迹了。

后来搬到市中心,又喜欢上舒城路的一家煲仔饭、还有卤蹄髈。煲仔饭有正规的门面,前一段时间去,还在,可能生意太兴隆,味道不似以前的好,价格却涨了不少。卤蹄髈没有门面,借着一个墙角,那天走得急,不知道还在不在。城市越来越整饬,而我依然想起当年市府广场的红房子,想起热闹的宁国路。虽然现在也有为各种小吃特别打造的小吃街,可是,心里面总觉得自然形成的小吃街和一本正经打造的小吃街味道不一样。

初中时候,随父母从新疆伊犁迁徙到皖西小城,然后又定居合肥。阿城说,思乡多半是从思念故乡的吃食开始。读陈晓卿的《至味》,我的脑海里牵牵绊绊都是一路走来的岁月痕迹……有吃食记忆的地方,或许都是家。晨报记者 李春

新闻推荐

树立行业标杆百大周谷堆被评为首批全国公益性农产品示范批发市场

百大周谷堆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全景图。曾几何时,“雨雪天气”、“盛夏伏缺”意味着菜价上涨、供应短缺。而如今,合肥人的“大菜篮”百大周谷堆采取一系列的积极措施,应对极端天气和节假日的到来。我们...

舒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舒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茶图难写风光细2017-06-15 03:00
猜你喜欢:
庐州读书联摭谈2017-06-18 05:01
评论:(他的“至味” 我的岁月记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