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葡萄今年因阴雨出现难卖,我的葡萄因为6年来都坚持4元/公斤不涨价,2亩地的葡萄根本不为销售犯愁,全是老客户驱车上门购买。”7月的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观音寺村近百亩无籽酿酒葡萄基地,轻风拂面。在葡萄种植基地里,一串串紫黑色的葡萄已缀满枝头,60岁的留守老人徐世容忙个不停地拆袋、剪摘、装箱,等着提前打电话预订的客人前来买走。
笔者在徐世容的葡萄园里看到,一串串挂在枝叶下晶莹剔透的葡萄秀色可餐。徐世容介绍,她的葡萄园已经挂果六年了。从挂果上市那年起,市场价格就是4元/公斤。但尽管在六年前价格都偏低,但因为亩产量在2000公斤,一季下来,就实现销售收入8000元,除去生产成本,足足有5000多元的净利,这让她很满足。“1亩地实现5000余元的收入,是种谷子的3倍。”徐世容高兴地说。
这几年,徐世容更加精心管理葡萄园,除了生态种植,他还在葡萄园里放养土鸡,通过土鸡吃虫子,用鸡粪种葡萄来提升品质。由于她的葡萄都不施农药、化肥。自第一年客人上门购买后,这两年客人们还是早早打电话寻问成熟时间。而因管理到位,产量都保持在2000公斤左右。
葡萄年年丰收让徐世容高兴不已。但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这凡年物价与几年前相比上涨了不少,无形中种植成本也增加了,但徐世容六年来却坚持不涨价。“就是4元/公斤每亩能卖上七八千元,依然比种水稻划算,且管理是我自己,又没有增加请人管理的工钱,何况全是老熟人上门。若不是靠这些‘回头客\’,别说每年不费力就卖上1万多元,遇到成熟季遭遇今年连续阴雨,完全可能烂在树上,损失就大了。”徐世容说。
(何智敏 本报通讯员 周超文)
新闻推荐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标准调整 征收标准由每平方米65元调整为85元
本报讯(孙朝玉记者罗森波实习记者白雪)记者昨(3)日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市政府近日下发了《关于调整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标准的通知》,明确泸州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配套费征收标准每平方米上调20元,即...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