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技强警作为全局“一把手”工程
打造数字化指挥调度体系
现代化刑事技术实验室
科技手段便民利民
开展全警信息化应用大练兵开展全警信息化应用大练兵
核心提示
近年来,市公安局以科技引领实战,坚持“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向科技要人民满意”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警之路。结合公安部开展的装备建设“210”工程和“四项建设”工作,持续加大公安科技信息化装备、研发和应用,有效提升公安机关打击、防范、服务等警务工作战斗力,助推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提升。
“一盘棋”思维下的科技强警“一把手”工程
社会平安,民心所向。
当前,公安机关一方面面临着社会治安形势错综复杂的严峻局面,人民群众对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热切企盼,另一方面则是警力不足,传统打防控手段和侦查方法凸显力不从心。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要求公安机关必须紧跟时代潮流,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益、要战斗力。
“科技强警,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时代要求。走科技强警之路,解决好落后观念与科学理念之间的矛盾,才能更好地掌握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主动权,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强警工作,2013年2月,市政府研究通过了《马鞍山公安工作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加强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推动警务体制机制变革作出明确部署,并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逐步加大对公安科技经费的投入。
“科技强警”涉及公安机关的各个部门、各个警种,是一项规模庞大、建设任务繁重的现代化系统工程。为此,市公安局始终将科技强警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2013年9月,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科技信息化委员会,统一指导、协调全局的科技信息化工作。2015年1月,市公安局又制定印发了《马鞍山公安工作三年发展规划(2015-2017年)》,对深入推进科技强警工作规定了四大项具体任务并明确时间进度,确保了全市科技强警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市公安局十分注重科技强警工作顶层设计,不断强化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近年来,先后出台完善涉及科技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行维护、应用创新、队伍建设等工作机制17个,在硬件系统配备、业务软件研发、技术人才培养、基层技术革新、技战法工作法提炼和推广等方面发挥出显著地导向作用。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市公安局依托“青年民警大讲堂”等载体,广泛邀请各类专家给民警讲课,作科技信息化技术报告。同时,积极组织或派遣警种、部门民警外出学习培训,学习了解先发地区公安机关科技信息化工作经验,直观体验新科技、新装备、新手段使用成果,在学习中找不足、在对比中找差距。通过骨干引领、全警参与,全市公安机关以需求为导向、以装备建设为基础、以技术研发为引领、以实战应用为核心的科技强警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个系统”筑牢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围绕“平安马鞍山”建设总目标,市公安局以科技信息化为切入口,积极推进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基础动态信息资源,搭建具有现代化信息研判、指挥调度、治安防控工作平台,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治安防控格局,有效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2015年,全市八类案件同比下降20%,现行重特大刑事案件基本告破。
长期以来,公安机关统计分析社会治安形势工作受数据准确性、分析方法、分析内容等问题局限,统计分析结果的科学性、针对性不强。为解决这一弊端,2015年以来,市公安局积极开展:“社会治安形势监测系统”的试点研发与建设,通过与相关警务系统对接,实时抽取数据开展加工比对和关联综合分析研判,实现及时有效预警,从而实现对警情高发部位、线路和时段的准确把握,提高决策指挥的科学性和打击防范工作的针对性,有效实现了“警力随着警情走”。
2月1日15时06分,市公安局110报警台接到多起群众报警,在城区国际华城步行街上,一男子持刀行凶,现场情况危急。110报警台立即使用350兆对讲指令就近巡逻警力处警,同时通知辖区派出所、120赶到现场。巡逻民警在2分钟内快速赶到现场,将持刀行凶的违法嫌疑人抓获。
市公安局不断完善数字化指挥调度系统,在主城区划定了16个巡逻网格,派驻派出所、交警、特警、分局巡防大队警力组成的最小作战单元,依托警车GPS定位系统、350兆集群通信系统,对街面重大、紧急警情实行快速指挥调度。2016年,又对全市200辆巡逻处警车辆安装了4G传输、北斗定位集成现代装备,通过警用地理平台,实现了110指挥平台对巡防车辆、巡防民警的实时展示,处警图像的实时传输,接处警效率进一步提升。仅2015年以来,共点对点指挥一线巡逻警力230起。通过快速反应,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4人。
一直以来,公安机关在旅馆业、刻字印章业等特种行业管理模式上都采取检查、发现问题,责令整改或者给予治安处罚的方法,经营者往往被动接受管理,容易造成警民关系紧张。针对这一问题,2015年底以来,市公安局治安部门在全省率先开展特种行业记分等级制管理试点工作,并自主研发了等级制管理信息系统,根据经营单位的违法违规经营情况、提供违法犯罪线索、自身安全条件、从业人员管理等考评项目记分,并与相应奖惩举措挂钩。自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公安机关通过特种行业抓获网上逃犯15名、其他违法犯罪人员30余名,破获案件50余起,特种行业参与防范打击违法犯罪的作用显著提高。该项试点工作两次在全省相关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受到省公安厅的充分肯定。
去年9月6日,交警支队民警通过“公安交通指挥集成平台”缉查布控系统轨迹分析功能,发现一辆辆牌号为“皖E16XXX”的小型汽车与车辆登记信息存在出入,存在套牌嫌疑。民警快速预判该车行驶轨迹,判断其可能往市区红旗桥方向行驶,遂指令辖区大队执勤民警设卡拦截并成功将该套牌车查获。
2015年10月,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圆满完成省公安交通指挥集成系统推广应用,实现了公安部、省级、市级三级联网联控,打造了省际、市际、县际、高速公路出入口“四个防控圈”。支队还充分发挥集成指挥平台缉查布控系统功效,集中开展对重点布控车辆预警、研判和指挥调度,接连查获多起严重违法行为,有效震慑套牌假牌等违法行为。仅2016年以来,就查处严重违法车辆1500余起。
“四项技术”锻造打击违法犯罪“智慧铁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当前,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已迈入科技战、信息战的新阶段。适应这一发展形势,近年来,市公安局着力加强图像侦查、刑事侦查、网络安全、物联工程等装备和技术手段建设,有力提升了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
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建设方面,通过三期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建设社会治安监控探头2800余个,视频监控的“天网”还从城市繁华地带一直延伸到乡村,去年以来,全市所有复杂路口和大小乡镇村的每个重要复杂路段都安装了1至3个摄像头。
市公安局还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一支专业的图侦队伍,刑警支队通过整合内部警力资源,成立了由5名民警组成的图侦大队,各分县局也相应成立了图侦队伍。图侦大队配备了专业视频图像分析处理系统、视频勘查及检索工具等先进设备,使视频侦查的科技含量明显提升。此外,市公安局还招录了65名视频巡查员,全部分配到各个派出所的视频监控室,实行四班三运转工作机制,对三级巡防区域进行视频巡查,实现了“探头站岗,鼠标巡逻”,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巡防指挥体系的效能。
图侦和视频巡查队员在加强全市视频图像信息采集入库的同时,还积极探索提炼出轨迹跟踪、区域内的视频巡逻守候、视频图像串并案件,跨区域视频侦查,无线4G技术运用等视频技战法,形成了以民警为主,视频巡查员为辅,市局、分局、派出所三级构成,“从像到案”、“从像到人”的全新侦查模式。
2016年2月,马鞍山市火车站及周边地区连续发生三起持刀抢劫单身女性案件。案发后,图侦民警调取案发现场及周边大量视频监控资料进行研判,成功获取了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认定三起案件为同一人所为,并运用视频追踪技术完整还原了嫌疑人活动轨迹,最终圈定了犯罪嫌疑人落脚点,为抓获嫌疑人奠定基础。
2012年至今,全市公安机关通过视频侦查,破获各类案件5000余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人员2400余人。
在刑事技术建设方面,市公安局先后装备DNA测序仪及配套设备、超级物证发现仪、激光勘查仪、全波段CCD照相系统等一批尖端设备,推动完成DNA实验室、理化实验室、枪弹实验室建设。法医、痕检、文检、DNA、理化、影像等专业检测能力全面提升。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DNA提取率、案件现场勘验率居于全省前列,指纹比对工作排名全国第二。
在网络安全和侦查技术建设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助力网安基础设施和网安科技手段建设,完成了网站安全监测平台建设,并探索构建犯罪线索及时发现、案件合力侦破主动进攻体系,在案件侦查、追捕逃犯等工作中表现突出。
2015年,市公安局根据网络线索,综合运用互联网系统设备和作战技法,一举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7.10”特大跨国网上开设赌场案,实现了安徽警方跨境打击网络赌博犯罪并成功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成功打掉“境内代理—网上技术支持—境外开办管理”整个网络赌博犯罪集团、彻底摧毁赌博网站的“三个首次”突破。
针对近年来盗窃电动车案件持续高发的形势,2015年以来,市公安局通过与综治、街道、社区等部门相互协作,创新推广电动车物联网防盗工程(车卫士)建设,通过发挥“车卫士”平台位置查询、实时监控、轨迹回放三项功能,在防范打击盗窃电动车的违法犯罪上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6年4月份,全市已推广安装“车卫士”终端22600余台,警方利用“车卫士”抓获盗窃电动车人员58名,破获现行案件129起,带破案件147起。
今年2月3日,花山公安分局接到辖区某旅馆工作人员提供线索,称三名入住的四川籍男子昼伏夜出、形迹可疑。民警经过侦查,迅速将三人抓获,成功破获现行流窜入室盗窃案件3起,涉案价值达2万余元。
“两项管理创新”应民意、惠民生
全心全意,为民服务。
面对当下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复杂化的管理形势,市公安局牢固树立“民生为先、创新为要、科技为基、服务为魂”的理念,积极贯彻落实公安部行政管理改革方案,优化行政服务管理机制,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惠民工作措施,公安机关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真是太方便了,以往考试还要经过驾校统一预约,要是名额不够还约不上。现在从网上直接预约,每天都能看到排队情况,最多两个星期就能考试了”,市民刘先生说。
2016年4月,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采用网页、语音、短信、手机APP四种方式,具备考试预约、信息查询、办牌办证等十大服务功能。尤其是网上驾考自主预约系统,打破了传统考试流程壁垒,减少排队等候时间,消除了考试指标带来的廉政隐患和风险,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交警部门持续加强“网上车管所”建设,开通“交管12123”手机APP。其中,“网上车管所”涵盖网上办事大厅、在线服务、公告提醒、交通安全讲堂、快速查询、短信定制等六大板块,具有网上预约、网上互动、网上办事、网上服务、网上咨询、网上查询、网上宣教七大功能。在手机APP应用方面,群众通过注册登录即可获取信息查询告知、申领和补换机动车号牌、电子监控记录违法行为等多项在线服务,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感受到“互联网+交通管理”带来的便捷服务。截至目前,“网上车管所”已能提供46项车管业务的在线办理,2016年以来共办理各项业务3500余笔;全市通过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预约驾考达3400余人,通过“交管12123”手机APP在线选号863笔。
交警部门还做大做强“群众工作部”,依托“96598”服务热线,建立了集车驾管、事故、路面执法、告知提示、舆情导控等多项业务的“大交管”工作机制。今年以来,“96598”接听咨询求助电话2.4万个,接受各类异地委托、代办求助90余笔,办结率100%。拨打告知电话3万余个,其中,仅减少驾驶证注销一项就为群众避免经济损失近150万元。
2015年2月15日,在美国留学的马鞍山市居民小孙在上海准备登机时,因为护照有效期不足6个月而被告知须换发护照后方可出境。万分焦急的小孙在机场通过微博向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科微博管理民警求助,很快得到了民警的在线肯定回复。16日一大早,小孙匆匆赶到出入境接待大厅,民警开通紧急事项“绿色通道”,为其办理了换证手续。
近年来,马鞍山市出境人数呈年均30%递增,出入境前台受理民警工作量居高不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门坚持“向科技信息化要战斗力”,先后装备全省首台“自助填表机”、“自助发证机”和“长三角”地区首台“申请易”、高速扫描仪、指纹仪、自助申请系统等一批先进设备,覆盖了填表、申请、受理、发证各环节,为各类出入境证件快速签发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出入境部门认真倾听群众需求,主动创新管理服务措施,先后建立“QQ警务室”,开通“马鞍山公安出入境”新浪、腾讯微博和“马鞍山出入境”微信服务平台。将“二维码”引入出入境管理工作,制作二维码官方名片,公布官方微博、微信等二维码,群众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即可收听收看便民提醒、警务新闻信息,在线提出意见建议、咨询办证事宜,逐步将“马鞍山公安出入境”打造成全天候的“人本”服务窗口。
锤炼适应现代警务需求的“信息警队”
欲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
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一支业精技专的科技队伍。近年来,市公安局大力实施科技人才战略,把培养高素质科技民警队伍作为拉动科技强警工作的“第一引擎”,以激化每个民警的积极性、创造性,涌现出了许多在科技创新、科技应用方面的能工巧匠。
“作为公安执法一线民警,网上办案、网上作战必须要熟练掌握,今后,还要不断学习科技信息化知识,实现工作不断进步。”4月29日至5月4日,市公安局连续举办了6场新建设公安信息系统应用培训班,参加完培训的雨山公安分局安民派出所副所长徐永表达了自己对公安信息化应用的感受。
近年来,市公安局高度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全警普及,广泛开展信息化技能培训和竞赛活动,累计组织信息岗位资格培训126场,培训民警5800人次,等级资格考试通过率100%。市公安局还在各基层单位设立科技信息化管理员岗位,配备管理员191人,每年开展不同形式的专题培训,有效保障了基层信息化工作规范运行。
“全国先进工作者”、市公安局信息中心副主任周克武是基层民警科技创新的一面旗帜。为了发挥这面旗帜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科技精英队伍,2014年,市公安局先后成立了“周克武软件研发团队”,并联合安徽工业大学成立“科技强警联合实验室”,在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警务的综合型科技人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该团队已集结研发测试人员81名,自主研发智能办案系统、出入境智能办证系统等业务软件56个。
科技信息化关键在实战应用。近年来,市公安局陆续出台《科技信息化应用创新奖励办法》等文件,通过健全奖励激励举措,鼓励全警信息化应用创新。
“物质奖励不仅是对我的一种鼓励,更重要的是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付出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工作起来也更有动力了。”“周克武软件研发团队”成员、当涂县公安局江心派出所民警鲁涛说。
近年来,马鞍山市公安民警共获得部、省级基层技术革新奖21个,其中获得部级一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4个。累计整理提炼信息化技战法、工作法和经典案例共1400余个,推广应用180个。
科技强警工作就是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各项警务工作中,普及到每一个执法岗位上,着力打造“信息警队”、“智慧警务”。通过多年实践,全市公安机关通过科技手段规范基础工作业务流程、改革传统警务模式、提升队伍能力素质的局面基本形成。今后,全市公安机关将继续沿着“实用实效”的方向,深化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公安科技信息化的高端应用,引领公安工作从传统经验型和数量规模型向科学知识型和质量效益型转变,为打造“平安马鞍山”提供更为雄厚的智力支持。
新闻推荐
中国供销农副产品物流园项目花落当涂 总投资18亿元,集商品交易、商贸展览、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多功能为一体
本报讯(记者吴黎明)5月20日,中国供销当涂农副产品物流园项目签约仪式在当涂举行。据了解,中国供销当涂农副产品物流园项目落户当涂县城205国道东...
当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当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