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新闻
目前,安徽省多数城市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优问题明显,大部分城镇新兴产业发展不快、服务业发展滞后,尤其是小城镇产业基础薄弱,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城镇吸纳人口和就业功能不强,皖南、皖北均缺乏有集聚力、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一些中心城市产城融合度不高,以开发区为代表的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统筹协调发展不够,开发区空间占用率与其对应的城市经济和就业的贡献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建言献策省政协常委、农工党省委副主委储昭平:
离开产业的发展,城镇化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无产业支撑的过度城镇化,将导致进城农民成无业游民。要把促进产业发展和集聚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同步推进。当前,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引领各地根据各自区位优势,有重点地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大对大项目、重点项目的引进力度和政策支持。依托中心城市和县城,促进二、三产业高度集聚,实现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特色主导产业集群或专业园区。要根据城乡不同特质和发展优势,合理分工、互促共进,形成城乡相互支撑体系,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快速进行,强化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增强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政府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对现有城镇产业园区,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快园区周边学校、医院、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视周边房地产开发和廉租房建设,为企业职工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保障。
省政协委员、马鞍山市政协主席李群:
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基础,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把推进城镇化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更好结合起来,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城一体、集聚发展、融合发展。突出资源集约、产业集聚、企业集中的思路,优化园区空间布局,促进扩容提升,打造产业功能区,努力建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重载体。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应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在集聚优势资源和承接产业转移中培育特色产业,在开发特色产品中打造优势品牌,发展乡镇特色工业,培育进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中坚力量和吸引产业进入的重要载体。着眼于引进产业链延伸、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创造性开展引资工作。积极培育和吸引一批上下游企业,引导同类产业聚集,增强分工协作、整体配套能力,培育企业集群,形成产业规模,并逐步打造成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重要加工制造业、生产配套基地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功能园区。结合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统筹推进全省城镇各领域的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城镇整体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城镇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发展。
近日,淮北市烈山区洪庄村居民在农民公寓广场享受阳光。该村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的路子,相继在矿业、种植、养殖、文化等方面兴建产业,投资兴建15万平方米1540套农民公寓,使洪庄村成为新农村的亮点。 樊晨 摄
新闻推荐
《农民日报》4月12日头版头条报道“农兴社旺”道路越走越宽阔——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服务“三农”发展纪实
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服务“三农”发展纪实
和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