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在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中,对环卫工程建设有明确要求:按照“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的模式,逐步实现村庄垃圾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对乡村地区医疗废弃物、突发性死亡畜禽、病害农作物等特别废弃物,预留专门场地,进行收集处理。
当前,一些乡村主要做法是在村庄设一些垃圾存放点或垃圾箱,聘请临时工每天清运,没有建垃圾填埋场或无害化处理场地等设施,农村垃圾主要还是采取露天堆放、自然填埋、直接焚烧还田等简单方式处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因没有任何设施和技术处理,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农村垃圾露天堆放,随着雨水集聚到村庄沟壑或低洼处,不仅损坏农村抗旱排涝设施,而且有毒有害物质不断渗透到土壤和水源地,污染农作物生长环境,影响粮食和饮用水安全。
究其原因,一是农村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地方的环卫投入仅限于在村庄建垃圾收集点,几公里范围内没有转运站,百里范围内也没有垃圾处理地,乡镇转运和县处理仍是空谈。二是农村群众的卫生习惯亟待改进,往往各人自扫门前雪,只关心自家卫生,对保护村容村貌和公共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农村垃圾处理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不清现象,没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无人监管和抓落实。
笔者认为,美好乡村建设不能走形式,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是前提。各级政府部门要站在农村环保属公益性事业的高度,将环境卫生作为美好乡村考核必须达标项目,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卫投入,可采取奖补方式,引入社会资金,企业化运作处理乡村垃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此外,还应加大农村环卫宣传力度,教育农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在农闲及重要节假日期间,应组织群众集中清理村庄及农村沟渠、塘坝中的垃圾,保护当地环境卫生。
魏晓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 贾克帅)今年以来,和县搭平台、设载体、建制度,着力打通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该县推行“四零一点一网五到位”群众工作机制,坚持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办...
和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