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4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周启动。今年,安徽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31.2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调整求职心态——
■ 本报记者 田婷
工科生:专业有优势,还是想去一线城市搏一搏
“除去十来个考研的,我们班其他30多个同学早在去年11月就全部找着工作了,而且专业都对口。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2月26日,合肥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14届本科毕业生曹大勇告诉记者。
曹大勇也是“选择北上广深”中的一员,他已与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签约。“第一份工作,我想有个高一点的起步平台。我觉得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还是要多一点。 ”曹大勇说。
由于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曹大勇和他的同学找工作还算轻松。“我们基本上都是通过校园招聘找到工作的,90%都在省会或直辖市就业,留在安徽省内就业的约为20%,且基本都在合肥。班上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所以也有不少人选择回到家乡省份的省城工作。 ”曹大勇说,“今年我们这个专业就业情况还不错,但与前两年相比还是有点差距,这可能与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以及这个专业的市场需求逐渐接近饱和有关吧。 ”
“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技能,又要有广泛的就业信息渠道,调整好心态,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省人才服务中心有关人士分析说,“这一方面需要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工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就业能力培训,也需要人才市场提供更多的招聘信息,增加大学生与企业对接的机会。 ”
文科生:竞争压力大,地市和县城也在考虑范围
朱珠是安徽大学法学院的研究生,今年6月即将毕业。“我本科学的是经济学,研究生读的是法律。刚开始求职时,我对自己复合型的知识背景充满信心,瞄准了省城银行的法务部门。 ”朱珠说。
银行工作体面稳定,薪酬优厚,这对于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女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然而,现实击破了朱珠的梦想。“我投了好几份简历,也很认真地去准备银行的招聘考试,但只有两家银行通知我去考试,最终也没有通过。 ”
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朱珠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开始以积极开朗的态度,关注银行业之外的工作。 “我应聘过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建筑企业等等,最终决定在一家劳务派遣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实习。劳务派遣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劳动法律关系,我也算学有所用。 ”朱珠说。
“目前我们这个专业,90%的同学都在省内就业。想在合肥找份满意的工作很不容易,现在的竞争已经很激烈啦! ”朱珠说,“我在应聘省城银行时发现,中央财经大学等一线城市的名校毕业生也在与我们竞争岗位。一线城市的高校毕业生流向二三线城市求职,对我们省内的毕业生来说,形成了一定的冲击。有些同学因此不得不考虑去地级市甚至县城就业,那里的就业竞争压力相对小一些。 ”
朱珠同学的求职经历,是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的缩影。省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吴传华告诉记者:“我们的人才市场从大年初八开市后就场场火爆,招聘企业进场积极性高,80%以上是民营中小企业。不过,与劳动力市场用工成本逐年上升相比,今年人才市场进场企业薪酬并没有出现明显提升。实事求是地说,这些企业的不少岗位对学历要求并不高,高校毕业生对这些企业的求职热情也不太高。 ”
为此,省人才服务中心有关专家建议,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寻找第一份工作时不应该过于看重薪酬待遇,而应该注重自身的社会价值以及在工作岗位上的所学所获。对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带着“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求职,求职之路可能会走得更稳当、更轻松。
职校生:学历低成劣势,找到工作就是一件好事
2月26日,在省人才服务中心,记者遇到来自宣城某职校的大专生小林。“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这个专业高学历人才太多,大专生就业太难了。 ”小林无奈地说,“所以我现在打算找一家小企业先干着,哪怕专业不对口也行。 ”记者注意到,小林应聘的是一家房产营销公司的房产经纪人职位。“公司招聘的要求是高中以上学历即可,我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不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先找到工作养活自己,再慢慢寻找自己想要的工作。 ”小林说。
“职校学生求职确实不易!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机械工程系应届毕业生乔纪伟感叹。虽然乔纪伟已成功签约省城一家汽车4S店工作,但作为学校就业与创业协会的学生干部,仍然很关心同学们的就业情况。
职校毕业生的优势在于工学结合,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需求。在很多人眼里,一些热门专业的职校毕业生甚至是工厂、企业争抢的“香饽饽”,可是现实中的职校生为何也感到“就业难”?“目前就业门槛逐年提高,无形中挤压了高职学生的就业空间。去一些大型公司应聘吧,大专学历成了拦路虎;去厂里工作吧,干的活儿跟高中生没区别,体现不出来我们所学专业的价值。”乔纪伟解释说。
乔纪伟还告诉记者,以他所在专业为例,毕业生大多选择到专业对口的4S店寻求销售、维修等职位。然而,不少4S店与省内多所职校建立了“定向培养”关系,每年光是接受这些定向培养的学生,就已经饱和。在校期间,这些定向培养生对将来要工作的汽车企业产品研究得相对透彻,到了4S店工作上手也快。相比之下,一些4S店自然不愿意招非定向培养生的“新手”。
“我从自己以及身边同学的求职经历中体会到,除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之外,健康的心理状态、较强的组织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文字处理等综合职业能力同样非常重要。我能顺利地找到工作,主要就是得益于学院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以及日常开展的综合职业能力训练。 ”乔纪伟说。
新闻推荐
学好用好选人用人总章程全省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首期集中培训班结束
本报讯 (通讯员 皖组淦 记者黄永礼)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3月31日至4月1日,全省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第一期集中培训班在省委党校举行。全省160多名市委组织部分管干部工作副部长、干部科长、...
和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