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中国首个城镇化专项规划文件,《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终于公开发布。
为什么说“终于”?
因为这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可以说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讨论最广泛、最充分的一个规划文件,也因为这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广泛涉及投融资、财税、土地、人口、户籍、社会保障及中国现行城市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敏感领域,“新型城镇化”概念甫一出世,就牵动了十几亿中国人的心和几乎全球政商界的眼球。
回顾《城镇化规划》的出台过程,不难看出中央政府对这个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从“以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为目的”的经济概念城镇化,到“以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目的”的社会概念的城镇化。
2012年,十八大报告明确了“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的战略目标;
2013年12月12日—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至此,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框架基本尘埃落定。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旨在通过“城镇化”进程协调解决近百年来社会不均衡发展形成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造成的社会格局: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发展不均衡、产业发展不均衡、文化发展不均衡。要解决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显然仅仅依靠经济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将着手从“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个根本制度入手,通过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革,为这个未来十年的国家战略扫清障碍。
全面发展新型城镇化比促进任何产业发展都更有利于吸引欧美投资者,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可以有效缓解国内人口、资源、能源的大跨度调运,比促进任何产业发展都更能有利于国家安全,重点建设数量众多的建制镇 (约1.9万个)和县城(1948个),简化城市行政管理模式,比促进任何产业发展都更能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造福最基层的人民群众。
“新型城镇化”不是把人(农民)赶进城市扩大城市规模,而是在方便农业耕种、方便农民生活、尊重农民传统习俗的基础上,把农民生活的地方进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让农民就地享受现代化城市生活环境;“新型城镇化”不是为了农村城市化,而是通过新型农业村镇星罗棋布的建设,逐步实现“以县城、建制镇和新型农业村镇为三级现代化农业服务基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实现现代化农业科技和中国农村自然资源的完美结合,实现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的完美结合,实现中国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化城市工业文明的完美结合。
“新型城镇化”不再是工业化、不再是房地产化,而是建立在中国农业全面实现现代化产业结构升级大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改革开放30年实现了中国全面城市化率50%的突破,但却尴尬地形成了占全国人口15%的庞大规模的“农民工”和荒芜的土地及人口不均衡的乡村。尖端科技领衔世界和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的中国已经有能力而且必须改变这一现状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这个2020年度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已经指日可待。
(本文选自安徽省清源房地产研究院 《2014年安徽房地产发展蓝皮书》,作者周家全,安徽省清源房地产研究院专家。 )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丁贤飞 通讯员 李超)日前,淮北市结合自身实际,专门制定出台了 《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争取到2016年,全市80%的中心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赢利性收入)达到10万元;到2020年,所有的中心...
和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