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血小板的更新周期为两个月,与其让它‘死\’在自己的身体里,还不如捐出去,献给需要的人。”家住林店街道永清社区的80后青年马义才这样说。自2011年第一次捐献血小板以来,他已经无偿捐献了五次。从2006年起,马义才就走上无偿献血之路,每次都献400毫升,如今累计献血量已达4000多毫升,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
1981年出生的马义才老家在马鞍山,来肥工作生活已经16年了,现在一家汽车4S店工作。“我父亲曾经出过一次车祸,当时医院血液告急,情况很紧张。后来还是从其他地方调血,才挽救了他的生命。”由于有过这样的经历,马义才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无偿献血之路。
马义才不仅献血,还献血小板。2011年3月的一天,市中心血站的医生突然打电话给他,告诉他当时血小板比较紧缺,问他是否志愿捐献。马义才二话没说,当即便答应了。
说起第一次捐献血小板的过程,马义才说因为不适应,当时感觉有点不舒服。“采集血小板用的针头比较粗,一次采集要花两三个小时。血小板分离后,血还会输回捐献者身体里。以前没经历过,身体一下子不适应,休息了一段时间才缓过来。”虽说第一次不适应,但马义才没有放弃,他又接连四次捐献血小板,身体不适应的状况也没再出现了。
“很多人都对献血小板有心理上的恐惧,其实一点也没事。”马义才表示,献血者的身体素质也很重要。他现在每天都跑步,早晚各做60个俯卧撑。“我捐献血小板,家里人都觉得光荣,很支持,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王舟瑞 韩婷婷·
新闻推荐
□ 汪红兴核心提示:一个人,静静地盘桓在思贤岭,凉风拂面,看落山的夕阳,想起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那份诗意与孤寂,总是那般使人迷醉。初夏,午后,山林幽静。独自走在休...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