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新闻 含山新闻 和县新闻 当涂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马鞍山市 > 马鞍山新闻 > 正文

思贤岭游记

来源:黄山晨刊 2015-06-17 18:55   https://www.yybnet.net/

□ 汪红兴

核心提示:一个人,静静地盘桓在思贤岭,凉风拂面,看落山的夕阳,想起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那份诗意与孤寂,总是那般使人迷醉。

初夏,午后,山林幽静。

独自走在休婺古道思贤岭上,岭并不很陡,但由于年久失修,杂草丛生,石板歪斜,青苔密布,道路有些湿滑。

蜿蜒的古道,上上下下,穿云入地,十几里之遥,曲曲折折,好似蜷曲在山中的蟒蛇。

岭因人显,人因岭扬。后人将这段据说是朱元璋走过的苦竹坑四周拌路至祖源的这段山岭,命名为思贤岭,休憩过的亭子,称之为思贤亭,并勒碑刻字,撰有古楹联,意在流芳永世。

思贤亭免费提供冬汤夏凉的遗风,绵延不绝,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山脚下的韩村,去年我就遇到过一位老汉,寿逾古稀,身体健朗,说起往昔,他说,他的祖上及他自己就是为思贤亭提供茶水的,茶水资费及报酬来源,就是每年从附近有田的大户人家收取的。

思贤岭,在徽州谈不上显赫,仅仅是休婺古道的一段,但因为这个故事,思贤岭的名声却是蜚声遐迩。

一位鸿儒的诞生,宛如一颗巨星,让家乡的这片土地熠熠生辉,灵动厚重,这些故事成了千百年来贩夫走卒、乡间野佬酒桌笑谈、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最好的乡土故事。这些乡土故事深深地揪住了人们的心,浸入了人们的骨髓。

约莫一个小时,终于爬上了垭口,气喘吁吁,这里是一个三岔路口,南下祖源,东往回溪,西奔木梨硔。垭口边夹杂在两棵高大的古树下,就有一座古亭,这便是思贤亭。二十多年前,思贤岭还是附近村民生产生活的重要通道,思贤亭还是免费提供茶水,不过改为生产队出资。但随着四周公路的开通,古道荒废了,荆棘丛生,难以行走。

眼前的思贤亭,顶盖已掀,瓦砾遍地,残垣断壁,藤蔓蒙络,就像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妪,被人弃在深山,无人理睬。思贤亭的那块古碑还在,只是中间断了一截,不再完整了,被一株柴草包围着。这样的境况,我早已所料,虽心有不安,但能坦然接受。古亭依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

云烟散尽,思念未绝。时隔30多年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后曾担任过马鞍山钢铁公司总经理一职的徐国栋,满头银发,故地重游,带着一行人,来到思贤亭前,指着那块古碑,不胜感慨,说这是我的救命碑,他深情地向同行的人讲述了这块碑的故事。那是1947年12月份,临近过年了,活动在皖赣边界地区的皖浙赣游击支队,丁铁牛排长带领一队人马几十人,来到祖源村采购年货。不曾想消息暴露了。时任国民党溪口区联防署派人来围剿,追到了祖源村。游击队已经先行离开了,直奔思贤岭,国民党兵紧追不舍。游击队决定在思贤亭附近,占据有利地形,痛击敌人。当敌人靠近时,便枪身大作,当时的班长徐国栋就靠在思贤亭古碑后。“砰”的一声,敌人的一发子弹射过来,打在古碑上,徐国栋安然无恙,留下了一个枪眼。如今听来,仍难免令人唏嘘。

徽州地处万山从中,山岭密布,古道如云,连接一山又一山,一村又一村,跨过一桥又一桥,登天入地,时潜时浮。这是当年无数徽州少年郎走遍天涯闯天下,创造“无徽不成镇”辉煌的致富路;是无数科举子弟怀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梦想的追梦路;是无数漂泊在外多年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富贵路;是无数徽州女人翘盼丈夫早日归来的思念路。

每一条古道不知有多少动人精彩、撩人心魄的故事。这些年,我喜欢搜集这些故事。虽然作为交通功能,古道日渐式微,但从历史文化和旅游的角度来看,是一笔丰厚的遗产,一笔珍贵的旅游资源。就像思贤岭,连接着祖源、木梨硔、回溪等地,倘若稍加打造,将是一条很有品位的乡村旅游线。

新闻推荐

小贴士马年游“马景”

□ 鲁庸兴2014年是农历马年,马年游一些与马有关的“马景”,别有一番情趣。马王堆 位于湖南长沙市东,因传为五代楚王马殷之墓而得名。墓葬结构严谨,规制宏伟,尤以出土女尸保存...

马鞍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马鞍山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思贤岭游记)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