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新闻 含山新闻 和县新闻 当涂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马鞍山市 > 马鞍山新闻 > 正文

文吴黎明图王文生核心提示市委市政府积极呼应国务院皖

来源:马鞍山日报 2016-01-04 12:14   https://www.yybnet.net/

□文/吴黎明 图/王文生

核心提示

市委、市政府积极呼应国务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于2010年1月挂牌组建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选址与芜湖政务中心毗邻,托管一个年陡镇,托管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5万人。2012年8月获省政府正式批复省级开发区建制。

五年来,园区在“建什么样的园区、发展什么样的主导产业、用什么路径建设”上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探索,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摒弃传统工业园区发展老路,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创新创业融合”发展之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功能板块同步发展。今年9月,在全省大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战略中,示范园区致力于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理念新

——转型升级当先锋

作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试验平台,示范园区立足产业功能区发展定位,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重点实施“133”产业培植,即打造一个百亿级新能源产业,推动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消费、绿色节能环保三大产业支撑,全面提升“互联网+”、“大数据+”、“文创+”三大能力,着力打造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着力建成环境最优、品位最高、客商最向往的马鞍山南部新城和最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增长极。

一是与时俱进提出发展新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发展目标,在基本实现的基础上,园区又提出“十年基本建成”的奋斗目标。二是坚持集约节约发展,园区坚持规划引领建设,在规划方面,将区镇总体规划、城镇规划等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合二为一,适度超前,从容建设,园区路网闭合区域面积达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开发成本6.7亿元,亩均45万元,做到了“以工作时间换发展速度、以资金投入换发展空间”。三是坚持规划布局科学合理,精心布局了三大功能区,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饮马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坚持产业引领招商,重点打造“三园二区”,即智能装备制造、绿色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消费和饮马湖科创服务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四是坚持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兼顾,坚持天蓝地绿水清人和,因地制宜,注重生态保护,将农村中已有山丘、水系保留,增强环境承载力,走“先规划、先保护、后建设”之路,避免“先开发、后污染、再治理”。

招商优

——招商引智相结合

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开展领导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资本招商、驻点招商和标准化厂房招商,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当前重点引进工业4.0智能制造产业、工业设计、特色农业及文创项目入驻,打造“台商新家园”。

实行“三个不招”。不招商引“亏”,算好项目效益账,确保盈亏平衡,一般项目效益回报确保3-5年能平衡收支,重大项目效益回报力争5-8年、确保10年能力求平衡。不招商引“污”,对有污染的、高能耗的、行业不领先的、无科技含量的、投入产出低的不招。不招商引“悔”,重点做好项目甄别,对有技术、有团队、有市场、有规划、有资金、有效益,经过专业评价、专项考察、专业洽谈,形成评估报告,从而形成合作共赢、风险共担、共同成长、公共分享的关系。

加大招才引智。引进省百人计划1名(全市3个)、海归13人、博士26人、博士后9人,高端人才团队8个。太时芯光廉鹏创新团队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技术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第四名,成为马鞍山唯一。园区省级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出全球首款第2代三维数字地球系统,已与中国水利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地质科学院、国家电网等“国家队”开展合作。园区已培育“科技小巨人”2家,今年预计新增5家。

产业聚

——链式集群可持续

重点发展三大主导产业,用“高精尖”的尺子把握产业选择,发展互联网e+3产业,打好“特色牌”。目前,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已集聚日发纺机、诚诚纺机、御流包装机械、天正机器人等25家企业,尤其是日发纺机项目通过产业链集聚,已引进核心配套供应商11家。电子信息消费产业已入驻太时芯光、拓普利光电、汇能电子、绿镁科技等22家企业。绿色节能环保产业已入驻嘉寓智能门窗、银阳光伏、中能新材料等10家企业。银阳光伏为全国民营光伏企业前三强,今年在园区实现产值5亿元,计划未来三年产值超80亿元。台(港)资企业抱团落户,目前台资企业5家,其中工业企业3家,在谈台资项目5个。引进饮马湖互联网创投公司,利用已建成的20万平方米物业房产,打造“双创”基地。发展“同城化电商”新业态,已落户拼单网、直邮宝网站、微商驿站、创青孵化基地、尚技工坊、爱上农家乐等互联网企业,已注册1600多名微商创业,引进32家电商、文创公司入驻,成功举办全市互联网大会峰会论坛。

体制活

——扁平管理出高效

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为适应新常态,园区根据国家4部委文件,结合园区特色产业导向,在律师的全程指导下,研究制定了《推进园区主导产业集群、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暂行办法》,鼓励创新创业投资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支持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实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从建管分离、建管统一、市级职能健全再到2012年8月获省政府正式批复,2013年2月,园区与年陡镇实施“区镇合一”扁平化管理体制,在不增加机构、人员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推行“身份不变、全员聘用、以岗定薪、同岗同酬、绩效考核”的机制,发展活力增强,有力地助推园区创新发展、加快发展。

深入推行企业秘书制。严格执行项目包保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和企业,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名秘书、一张时间表、一套推进办法、一抓到底”的“六个一”工作机制。全市率先推进村干部职业化改革,深化对村干部考核激励机制,建立“一村一考核、一月一奖惩”的考核机制。建立“领导领衔、专干包村”的包村工作制度,健全园区领导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的网格化责任体制。

全省率先推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2012年园区太仓村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实行“人口股”,实现“人人有股份、年年有分红”,连续3年分红,2014年农民人均分红800元。

科学加强内控管理。实行三色督办单制度、AB岗制度、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机关事务服务外包等制度。强化效率提升。

始终坚持营造“高效、廉洁、务实、亲商”的政府形象,坚持问题导向,将企业关心的各类问题分析透、解决好,提升投资环境竞争力。

惠民实

——发展共享暖人心

大力实施省市民生工程,投入配套校安工程、社会保障等各类民生工程资金每年不少于5000万元。全市率先实施校车工程。坚持教育优先,全市率先实现信息化工程达标,同时加大教师培训挂职,每年教育资金投入1000万元。更新购置一批卫生医疗设备。加大社会救助养老体系建设,参照市级保障标准进行提标扩面,示范园区高度重视农民失地保障工作,提高失地保障标准,每月每人由130元上调至每月170元。五年来园区未发生一起群体性非访事件。

从数据看变化

◆五年来,园区累计引进项目154个,投资规模529亿元,已投产企业68家,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7家、规上服务业企业9家。◆五年来,示范园区路网闭合区域面积达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五年来,实现财政收入16.7亿元,其中2014年财政收入是开发托管前的10倍。今年1-11月份财政收入完成3.74亿元,同比增长12.6%,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完成4亿元。◆五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15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五年来,省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政府质量奖企业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20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8个。◆五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均在10%以上,2014达到16800元,位列全市第一。◆五年来,累计新增各类就业6900多人。

共享荣光

★全国首批新能源示范产业园区

安徽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安徽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安徽省电子信息产业园分园

★中国纺织机械马鞍山智能制造产业园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园区

新闻推荐

二O一五,市人大的履职乐章

2015年,市人大常委会听取“一府两院”报告27项,开展执法检查1次、专题询问2次,提出审议意见8件、主任会议意见建议1件,作出决议决定13项。任免国家工作人员69人次,首次听取...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文吴黎明图王文生核心提示市委市政府积极呼应国务院皖)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