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我们企业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应成为环境与责任的承担者。”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苏永亚说。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工业革命烘焙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极点,却让生态环境付出惨重代价。马鞍山这座资源型城市,在一次次对大自然索取之后,留下了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太多印记。传统工业已使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华菱公司的智能操作系统最大力度降低能耗;含山铸造产业历经淘汰、重组、升级,走上了“三转三升”的绿色发展之路;马钢等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也纷纷上线,发挥效益……马鞍山市传统工业走上了绿色升级的道路。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脱颖而出,节能环保产业正在蓄势待发。2015年的第二届海峡两岸节能环保产业论坛,让海峡彼岸更多的节能环保技术被马鞍山所熟知、所引进;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清洁能源、可降解塑料等产业相继落户,好技术正随着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在马鞍山大地上生根发芽。
好点子:
人人为“绿”共建美好家园
两年来,“生态福利”造福着每一位百姓,同样,也因百姓“智慧”的加入而更加精彩。
2015年6月初,安徽省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安徽大学举行,来自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的参赛作品《叶片特低温状态处理技术与空气调节应用(植物空调)》荣获一等奖。方天成、胡乾明这两位分别来自该校新能源技术系和水利系的男生,利用大自然植物的奥妙打造出的植物空调,发挥着普通空调的作用,耗电量却只相当于一台风扇,“能耗较普通空调下降了80%左右,成本也减少了65%至85%”。
路灯换上LED节能灯;植物上墙打造家庭立体绿化;出行骑公共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废旧衣服回收再利用,废旧物品在灵巧的手中变成了工艺品;把废旧的长筒丝袜套在扫帚上,灰尘就不会乱“飞”……这样节能环保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态创建的参与者,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想的每一个法子说不定都可以为这座城市的绿色未来添砖加瓦。”马鞍山市公共自行车“骑行达人”钱中明如是说。
一次次实践、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创新、一步步升华,马鞍山生态文明建设一路奋进,全市发展底色也绿意愈浓。马鞍山,正以淬炼的生态智慧,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闻推荐
1-5月份全市水运固定资产投资达2亿元 各项水运重点工程建设全面铺开
本报讯(记者张令琪通讯员张菊梅张丽实习生钟雨彤)6月17日上午,在长江下游江心洲河段,一搜抛石船舶正在向心滩河段投掷立径超过40厘米的抛石。“抛石是对之前河床、护岸铺...
马鞍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马鞍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