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新闻 含山新闻 和县新闻 当涂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马鞍山市 > 马鞍山新闻 > 正文

雨山区“十大亮点”构建和谐社区

来源:安徽日报 2016-11-02 00:00   https://www.yybnet.net/

近年来,马鞍山市雨山区高度重视和谐社区建设,并于2009年荣获首届 “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荣誉称号。该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宗旨,以建设服务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为总目标,持续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探索出和谐社区建设“十大亮点”。

一、“软硬”兼施,打造社区服务新平台

近年来,该区先后投入7000余万元,加强下辖27个社区的用房建设,高标准配置“七室、两栏、一厅、一校、一场所”,对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救助服务、文教体服务等各类服务进行一站式办理。

数字化打通问题处理快捷通道。雨山区投入140多万元建立了数字化社会管理指挥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配置了网格化管理智能终端557部、触摸屏15台,有效形成了科学运行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

管理创新促服务水平提升。 2012年以来,雨山区全面推行“社区错时工作制”,满足了居民需求。出台《雨山区村居工作者职级报酬套改方案 (试行)》等文件,推动了村居干部职业化进程,激发了村居工作者积极性。

二、“以人为本,创新惠民”铸就文化品牌

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惠民”,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雨山区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率先建成区文体活动中心、数字化学习中心,全区初步建成三级文化阵地网络,公共文化场馆对外免费开放。

基层群众文艺团体蓬勃发展。该区先后成立欢乐行农民艺术团等45个艺术团体,舞蹈队、腰鼓队等30支各类群众文化队伍,文化志愿者1250余人,建有7个文化培训辅导点,近万名群众经常性参与文艺团体活动。

三、“十五分钟就医圈”成就社区卫生服务示范

雨山区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为契机,打造“十五分钟就医圈”,形成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2010年起,该区建立了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9个一体化管理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实现公益性基层医疗机构覆盖每个乡镇、街道,截至2016年9月,全区共有2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152名医护人员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同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合作的制度,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立体医疗服务体系。

四、一以贯之,建设全国科普示范区

连续四届被评为 “全国科普示范区”的雨山区,“社区科普节”已连续举办七届。连续十五年举办的特色活动 “科普图书进万家”,共投入30万元科普经费,编印 《身边科学500例》等科普丛书累计28册,印刷26万本赠予市民。

该区还不断加快建成覆盖乡镇街道和社区的“科普信息化工程教学中心”,努力建设“中国创造·我行动”科技夏令营、科技进社区等科普精品品牌。

五、整合资源,构建养老服务新模式

推进高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构建“10分钟养老服务圈”。雨山区不断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施老年安享、老年安康、老年安养和老年安心四大工程,给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社会养老服务。在此基础上,按照“养老服务中心+助老服务站+居家养老”和“康护并举、养医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截至目前,雨山区已有600多户商家和服务机构联合加盟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全区率先完成马鞍山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标,建有公办敬老院2家,民办设立许可养老机构12家,总床位数近2200张,为老年群体安享晚年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六、警民融合,守护社区保平安

经过十余年探索,雨山区“红袖章”平安志愿者协会于今年9月正式成立,标志着该区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取得新突破。这是马鞍山市第一个经民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公益性群防群治社团组织。

在不断拓展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渠道的基础上,雨山区还推动社区警务融合改革,推动“一警四辅”,建立基层综治、信访维稳、应急处置、司法、城管和警务资源“六合一”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全区刑事、治安案件,特别是易发、多发的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机关满意度显著提高。

七、“四大讲堂”,构筑精神文明新高地

2012年开始,雨山区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在社区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前,建有区级“道德讲堂”,覆盖到各乡镇街道、社区、重点村、省市文明单位,每年开展近500场“道德讲堂”。

“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基本形式,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引领居民感悟道德、实践道德,引导农民群众逐步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通过党员集中学习日、居民议事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发掘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社会热点,编入主题库,确保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同时,雨山区还相继推出“法治讲堂”“文化讲堂”和“科技讲堂”,“四大讲堂”形成精神文明建设新亮点。

八、“惠残工程”,提升残障群众生活品质

近年来,雨山区加强和完善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和惠残措施,推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十二五”以来,雨山区先后获得“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雨山区先后建成 “七位一体”的残疾人服务中心,残疾人辅具综合服务中心和8处辅具展示点,在全部城市社区和部分村建立了27个康复活动室,成立了马鞍山市首家儿童康复中心。在政府下拨资金的基础上,雨山区通过自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残障群众实行应助尽助、应补尽补、应救尽救,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在帮扶残疾人就业方面,该区还举办多期残疾人电子商务和手工艺制品培训班,在淘宝网注册成立了“雨虹残疾人手工坊”,帮助残疾人网上销售手工制品,共享互联网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

九、信息共享,“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全国先行

长期以来,雨山区将数字化学习延伸工程列入 “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该区进行资源整合,成立雨山区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且在平湖街道、佳山乡和翠湖社区建立了数字化学习分中心和学习点。

“十二五”时期,数字化学习示范中心完成扩建改造。与此同时,“雨山区数字化学习中心网站”“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雨山区支中心网站”“雨山区数字化学习网”等平台相继开通。 2013年6月在大连召开的“全国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推进会”上,雨山区就社区教育问题进行经验交流和沟通,获得多方好评。

十、志愿服务,成为生活新时尚

近些年,雨山区以完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广场、站点为载体,大力发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区注册登记各类志愿者3万余人,常住人口11%以上。该区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在全区推广志愿云系统注册使用,由各乡镇街道、社区注册志愿服务队。同时,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通过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详细记录,建立台账,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在完善志愿服务组织,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方面,雨山区按照乡镇街道全覆盖的标准,建成6处志愿服务广场,打造志愿服务站点2个,通过明渠社区“错峰出行”、永泰社区“幸福来敲门”等志愿服务活动,树立了一系列广受群众好评的志愿服务品牌,为雨山区构建和谐美好社区持续添加动力。

新闻推荐

马鞍山市“邻里节”经过十年培育和成长,已成为该市助力文明创建、促进社区和谐的载体——浓浓邻里情 和谐大家庭

■本报记者贾克帅源于社区推及全市前不久,马鞍山市“邻里节”在该市花山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新风社区开幕。时光回转,十年前即2006年,同样是在秋风飒爽的季节,虽...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缅怀英烈传承精神2016-10-18 00:00
评论:(雨山区“十大亮点”构建和谐社区)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