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永霞
通讯员 张旺宝 麻菊香
吃了好几个月的高价菜,这下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记者昨日走访市场发现,随着气温的走高,蔬菜上市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地产蔬菜陆续上市,马鞍山市蔬菜价格呈现明显季节性回落,月初还卖八九元的青椒,跌至三元,降幅超过50%。
多数时令蔬菜价格“大跳水”
“新鲜包菜6毛啦,新土豆3块啦……”早市期间,走进佳山农贸市场,老远就听到小贩的吆喝声。记者原以为包菜这么便宜,肯定很多人抢着买。走近摊位一看,完全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景象,“现在菜价都便宜,菜又这么多,6毛钱已经不吸引人了。”小贩解释道。
正如小贩所言,最近的菜价确实来了个“大跳水”,新上市的豌豆、蚕豆,也就三四元一斤,青椒三元一斤,芦笋三元一把,这在月初想都不敢想,还有上个月的网红蔬菜“香椿”,也降到了年度最低价,仅七八元一斤,几乎是上月初的十分之一。
“最近去买菜,每天都能少花几元钱。”市民张桂每天都要去菜市场买菜,她举了个例子,大前天青椒四元一斤,前天是三元五角,昨天降到了三元,其他种类蔬菜也基本上每天也都有小幅降价。
记者从安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了解到,4月以来,马鞍山市菜价总体呈下降趋势:4月1日,该市场蔬菜每公斤综合批发价为2.76元,4月25日降到了2.34元,降幅达15.2%。其中降幅比较大的有芹菜、青菜、莴笋、包菜、白萝卜等,如4月初,莴笋每公斤批发价为3元,4月25日降到了1.8元;芹菜4月1日每公斤批发价是3元,4月25日降到了2元。
4月24日,市发改委(物价局)也对市场菜价进行了监测。监测数据显示,9个品种蔬菜价格出现1涨4跌4平的行情,总均价为每斤2.72元,与上周总体均价相比跌了11.4%,降幅超一成。9个品种中,8个品种价格下跌,其中青椒降幅最大,达33.17%。
监测人员分析,最近菜价下降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气温升高,各地蔬菜生长速度加快,产量增多,市场需求压力放缓,蔬菜价格持续下降;二是省内及本地菜供应持续增多,与外地菜相比,运输、包装等成本较低,带动了蔬菜价格下调。
线上买菜“走俏” 市民得实惠
家住银杏园的刘阿姨,最近买菜速度特别快,刚出小区没几分钟,就提着一大袋子蔬菜回来了。问她在哪买的,刘阿姨拿出手机,得意地说:“网上买的,早上直接提货,回家就能烧了。”
刘阿姨告诉记者,以前买菜要走十几分钟到菜市场,买完之后再走回来,家里吃饭的人多,每天要买很多菜,提着非常累。自从学会了网上买菜,菜直接送到小区门口的提货点,走几步就到了。并且,她还发现,网上的菜价也比菜市场便宜。“你看,莴笋一块钱一斤,菜市场得三块呢,还有青椒,两块五一斤,菜市场也得三四元。”刘阿姨展示了她的“战果”,记者看到,她买的几种蔬菜单价都在一两元,确实比菜市场便宜。
走访中,记者发现网上买菜越来越受欢迎。市民冯晶和丈夫都是上班族,平时没时间买菜,以前总是下班顺道去菜市场,但临近关门菜市场已经没什么菜了,有也是卖相差的。自从小区门口开了一家生鲜电商线下提货门店,困扰两人的买菜难题迎刃而解。
冯晶提前一天在网上选好第二天要吃的菜, 早上7点钟不到,就去提货门店把菜拿回家放冰箱,“自从用了网上买菜,我们家再也不用吃菜市场的剩菜了。”冯晶笑着说。
仿佛一夜之间,线上生鲜提货门店开遍了市区不少小区,甚至有些大一点的小区,周边还不止一个,几乎每个提货门店都有一批固定客户。
在牡丹园小区附近一家“呆萝卜”提货门店,工作人员将顾客组织起来,建了一个微信群,记者发现,群内成员已有160人。
新闻推荐
“红色摊位”把爱送到家 育才路市场打造马鞍山市首个菜场微型党建品牌
记者张顺林通讯员朱佩雯4月23日上午7点多,育才路市场北门,刚从里面买菜出来的李东生老大爷连声说:“没想到,这里的‘红色摊位...
马鞍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马鞍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