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杨瑶 记者 常坚)“文化是经济增长之源。”近年来,丹棱县从“文化立市”出发,强力推进“文化名县”战略,打造大雅文化之乡。通过重建千年大雅堂,广泛开展“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人民群众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同推进。今年4月,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一行参观完大雅堂和作平文化大院后,用“三天三地”形象地概括了丹棱县实施“文化名县”战略取得的成效。
文化建设“顶天立地”
“从成都出发一路高速,直接导航到大雅堂,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大雅广场。”丹棱人黄成刚邀请他在成都的同事们周末同登大雅之堂,“现在介绍起家乡觉得特有面子,登完大雅堂,大雅新城云集丹棱各色美食,饭后还能看电影、唱歌休闲娱乐,特别方便!”
为何大雅堂、大雅新城具有如此魅力?这和《中国大雅家园总体建设规划》是分不开的。为纪念性恢复重建千年大雅堂,丹棱县邀请国内一流规划团队浙江大学编制规划,大气魄、大手笔规划建设大雅文化核心区,其中大雅堂雕塑设计制作由国内著名雕塑大师叶毓山教授亲自担纲制作,书法作品邀请中国书法家协会100位著名书法家精心创作。丹棱县将文化软实力和硬实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文化“巧实力”,转化为了现实生产力。
“大雅文化是名县之魂。”丹棱县委书记钟维钦认为。丹棱县以“政和、业兴、文昌、景美、民乐”为总体目标,以打造中国大雅家园为统揽,通过重建大雅堂,复兴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建设“五个丹棱”的“文化名县”之路蹄急而步稳。
群众文化活动“铺天盖地”
“大雅人民雄得起,扶贫攻坚干到底;小康社会全建成,深化改革一定能。”这是日前该县丹棱镇桂花村的作平文化大院和双桥镇团林村联谊的活动现场,群众演员通过脍炙人口并深入人心的快板表达集体“脱贫奔康”的愉悦心情。
在丹棱县,像这样“农味”重、“乡气”浓的文艺联谊、歌舞比赛、农民春晚等群众文化活动,4年来已超过500场次,群众早已“司空见惯”,更从欣赏者变身创作者。
如何把文化真正“种”在农村?据丹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红兵介绍:“自2012年起,丹棱积极扶持农民‘自办文化\’,创建了‘大雅新农民·快乐新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并着重培养一支‘下得田头、上得台面\’的草根文化队伍,打造永不落幕的农民大舞台。”
同时,该县“自办文化”创下“国字号”。近年来,作平文化大院、德祥文化大院等农民自办文化大院的“院坝文化”成为全省、全市“铺天盖地”群众文化活动的典范,在该县召开多次现场会。去年,“丹棱县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项目”成功申报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目前项目稳步推进,学习参观者络绎不绝。
人民群众“欢天喜地”
“雨季要注意果园排湿,通过深沟高厢,可以有效避免高温高湿诱发的病虫害。”这是丹棱县张场镇小河村的一个普通“党群集中活动日”,村里专门邀请了该县生态源水果专业合作社陈波、电商协会郭晨等为老百姓讲解丹棱橘橙种植、销售技术。
据悉,丹棱县78个村(社区)每月定期开展的“党群集中活动日”,已成为固定的农技推广日、文体活动日、政策宣讲日……小河村德祥文化大院创始人文德祥极其赞同这种物质、精神齐抓的形式,他说:“纯文化活动没有经济支撑是走不远的,‘钱袋子\’鼓了,跳舞才有底气,‘脑袋子\’富了,才有更多法子挣钱。”
每年100余场次的文化盛宴让群众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实现了“民乐”,同时还要实现“民富”,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丹棱县通过内塑产业、外塑品牌,依托家庭农场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助农增收。
据介绍,该县连续三年在成都、北京、上海推介“不知火”,今年更是巧借互联网平台举办网上“不知火”节,实现了“不知火”从论斤到论个、从集市到超市、从卖难到买难。该县大力发展以“不知火”为主的丹棱桔橙,成功申报“中国桔橙之乡”,通过农业部“丹棱桔橙”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丹棱县是中国最大优质‘不知火\’桔橙基地县,去年,11万亩‘不知火\’,年产量13.5万吨,年产值超过12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42元。”丹棱县长朱莉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日前,四川眉山市丹棱县工商联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县第十三届第六次党代会和县委经济工作、城市工作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认真学习和领会县第十三届第六次党代会精神,是工商联工作当前...
丹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丹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