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丽霞
“岷江一桥站点?好!6分钟到。”5月27日8点45分,眉山市交警支队一大队副队长张孟军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此时,正值上下班高峰,岷江一桥人多、车多,但秩序良好。桥东有8个乡镇,20万人口,每天有机动车12万车次通过,想要秩序良好可不容易。
这里面,有张孟军的功劳。
用心服务破“难题”
时间回到2009年。当时,张孟军在这个辖区的崇礼中队当指导员,岷江一桥堵车严重,事故高发,群众怨声载道。
如何破难题?每天分5个时段,张孟军像个小学生一样,拿着笔和本子详细记录车流量。“早上8—9点,下午6-7点最堵。”
掌握规律后,张孟军做出安排:4名交警桥两边站点指挥,两名交警到桥上吹哨子。有序指挥下,拥堵有效缓解。
去年年初,眉山启动对货车“双超”集中整治。改装禁令下达后,眉山数十家货运企业、近千辆改装货车驾驶员意见挺大。
涉及到经济利益,货车驾驶员难以接受。张孟军决定“先跨一步”,到运输企业、砂石料厂、建筑工地等货车驾驶员集中的地方宣传。
“超载容易发生事故,命都没了,还有啥意义?”以心换心,驾驶员们心结慢慢打开。一个月后,50名货车驾驶员打来电话,“我们拆了高板子,你来检查嘛!”“缺口”一打开,眉山的运输企业纷纷主动拆除车辆的加高栏板。
又“冷”又“热”多面孔
“要求太严格!”在同事眼里,张孟军有点“冷”。按照要求,交通民警平时要接受交通手势操、查缉战术、应急处突等训练。“工作那么辛苦,训练就放一马嘛!”有同事提出。但张孟军组织大家不分烈日和下雨,利用晚上、周末休息时间训练。“要适应各种天气情况。”他说。
今年4月,同事徐某、佟某在货车上高速计重通行执勤点脱岗。不顾大家的“说情”,张孟军辞退了两人。
他“冷”,但是又“热”。
每次柴油荒出现,货车“趴窝”在加油站排长队,张孟军维护交通安全时,还为外地司机送去泡好的方便面。“执法标兵、岗位能手、先进个人……”荣誉很多。但是,张孟军的愧疚更多。
电话一响,就是警情。妻子因意外摔倒后需要定期观察,及时送医。但他忙着工作,没时间陪伴观察。
张孟军的确很忙。每天30多万车次的机动车流量,200多位交警执勤,眉山交警压力大。9年交警生活,44岁的张孟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
新闻推荐
电话营销、闭馆销售、自驾游+买车……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共销售乘用车160.93万辆,环比下降3.57%。轿车销售90.7万辆,环比下降2.69%,同比下降10.08%;国产品牌的乘用车总体情况稍...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