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江油新闻 > 正文

待客留客有“门道”不能丢了“特色”淡了“农味”——探秘绵阳市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下)

来源:绵阳日报 2015-03-30 00:11   https://www.yybnet.net/

“中国传统村落”马槽乡黑水村风景如画,但常年很少有外来客

这些年,绵阳市乡村旅游虽然实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一些乡村旅游项目只是昙花一现,不但投资者亏本,而且让一些地方老百姓失去信心。

近日,记者先后采访了一些知名旅游达人,旅游部门管理者、从业者以及部分市民,并从他们的经历和观察,找出绵阳市这些年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些症结。他们一致认为,回归农本,回归自然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

□本报记者同拥军文/图

缺少统一规划

项目“跟风”千篇一律

袁志均,北京的知名旅游拍客,也是一些旅游期刊的撰稿人。3月以来,他来绵阳呆了10多天,并“悄悄”参加了绵阳市的乡村旅游节开幕式,还游览了开幕式上推荐的乡村旅游景点。他说,绵阳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都有自己详尽的乡村旅游规划,但是从全市的角度讲,感觉缺少统一规划,各县市区各自为政,导致出现了很多的同质化旅游项目。这个县有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的产业园,走到另一个县也有,“由于同质化项目的出现,到了客源不能满足的时候,就必然会出现一些恶性竞争。”

对此,市民陈俊深有感受,他说,每到桃花盛开的时节,不论是电视还是报纸,宣传的都是桃花,绵阳市几乎每个县市区都举办有桃花节。无论是一些“高大上”的乡村旅游项目,还是以采摘为主的体验式乡村游项目,都是这个县建一个,很快另一个县也整一个,如涪城区兴建一个香草园,安县也很快建一个;江油九岭、方水等乡镇搞起草莓采摘园,运行不到两年,游仙、安县、涪城的草莓采摘园,也已经“遍地开花”。

袁志均说,发展乡村旅游,当地应该向发展工业项目一样,全市有统一规划,哪一个县市区,哪一个片区该发展以什么为特色的项目,各县市区再根据这个大规划搞适合于本县市区的乡村旅游规划,形成一县一特色,一片区一特色,这样乡村旅游才能可持续发展。

片面贪大求洋

乡村游“农味”有点淡

“现在绵阳各县市区一些叫得响的大型乡村旅游项目大多数投资过亿元,这些项目的确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我发现,这些项目很多是把城里的一些休闲、娱乐项目直接复制到农村,特别是一些餐饮、住宿设备设施,直赶五星级酒店,不但让乡村旅游失去了‘农味\’,而且消费也很贵……”来自成都的游客向源对此感慨很深。

23日,向先生带着一家人在绵阳市一家知名的乡村旅游景点消费,吃饭时8个人共花销1500余元,菜肴品种除了几样带“土”的鸡鸭、农田采摘的蔬菜外,有一半是海鲜。虽然菜肴品质、服务质量都很不错,但是向源觉得,这种淡了“农味”的乡村旅游项目没了吸引游客的特色。

记者沿绵阳市二环路进行了走访,一些农业开发项目正在推进。记者在其中的一个点看到,这个占地不大的建筑显得十分“洋气”。一位施工方代表告诉记者,他们所承建的“乡村宾馆”投资达3000余万元,硬件设施是比照五星级酒店兴建的。

市旅游局局长谭莉告诉记者,现在绵阳市很多的大型乡村旅游项目是各县市区招商引资引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旅游是这些项目的附属品。“作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我们只能就这些项目怎样做到农旅结合,提一点建议。但是,作为这些项目的投资者,他们有自己的考虑和既定规划。”其实,豪华设施不是什么吸引游客的必然卖点。从近两年的经营情况来看,一些超豪华的乡村旅游项目经营得并不理想,反而是那些让游客能够真正体验到农耕生活的项目,实现了游客如织。

文旅结合发力

乡村旅游潜力可期

不仅是绵阳,在全省乃至全国,农耕文化、特有文化与旅游结合不到位,都是制约乡村旅游全面发力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游仙区刘家镇的马鞍寺、东宣乡的鱼泉寺等一些古迹都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川青片乡的上五村、马槽乡的黑水村,江油市二郎庙镇的青林口村,游仙区魏城镇的绣山村先后被定为“中国传统村落”,这些都是绵阳市发展乡村旅游不可复制的特有资源。但是直到目前,只有青林口村依托当地的红色文化、美食文化,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一年前,记者在马槽乡黑水村采访时,当地政府已经在就打响“中国传统村落”名声,规划乡村旅游发展,但是今年,这里的游客依然寥寥无几。在游仙区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时,都认为可以给旅游发展带来‘甜头\’”,但是几年过去了,这里几乎没来过一个游客。

专门从事策划工作的李志祥认为,绵阳市的乡村旅游项目不仅仅是这些“国保”级文物、村落文化韵味没做出来,一些已经成熟的乡村旅游项目也缺少一定的文化积淀。他说,乡村旅游吸引的游客主要来自城市,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除了呼吸新鲜空气,品尝农家菜肴外,还有一点就是品味农耕文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种地、养殖技术越来越先进,一些传统的耕种方式正在消失,但绵阳市却几乎没有展示这些农耕文化的乡村旅游项目,而这恰恰就是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以游仙区玉河镇学校为例,该校的“乡村博物馆”建起以来,很多市民想带孩子去看、去体验,但由于学校的特殊性,不能开门迎客,这些市民心中只能留下遗憾。而这份遗憾,也是当地乡村旅游业需要去弥补的。

新闻推荐

江油为6000残疾人上门办证

本报讯(记者肖赟梅)江油市残联深入基层,走进残疾人家中,开展为重度肢体残疾人和重度精神、智力残疾人上门办证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了实处,获得了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的好评。截至目前,已为6000...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诗仙故里绿意浓2015-04-13 16:16
猜你喜欢:
评论:(待客留客有“门道”不能丢了“特色”淡了“农味”——探秘绵阳市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