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体系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采用多媒体、投影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图是地理知识和地理教与学的载体,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是地理的灵魂,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初中地理课本中图像系统内容繁多,怎样用图才能提高地理教学的课堂效果,我从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方法:
第一、读图、用图力求简洁化
地理课堂教学中,较常用图主要有投影、挂图、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填充图册等。当然也有色彩丰富的多媒体图,但由于是农村初中受条件的限制,这类图不能经常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些图对学生学习有很大帮助,但运用时有遗憾。例如挂图、地图册上描述的地理事物较多,颜色混杂,初中学生的读图注意力难以集中,看非所指,不易抓住图的主干知识点。投影片往往效果不好、太模糊;挂图距离较远,许多学生只能得知地理事物大致方位、轮廓。因此怎样用图非常重要,最好尽量简洁化。例如板图,突出地理事物某些主要特征,删去次要特征,使图像生动,有利学生观察、熟悉并掌握。如黄河、长江的教学(新教材45页的长江图和50页的黄河图都太过繁杂):首先板书两江源头、注入的海洋,(学生第一次填图);其次标出主要支流(学生第二次填图);再次标出上、中、下游的分界城市,(学生第三次填图);接着画出主要水电站;最后要求学生读图分析出河流流过的主要地形区、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划及主要水文特征。如此层层递进,学生能对课本上那两幅图有了自己的清晰认识,印象深刻,课堂效果也不错。当然,随着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不同,可以简洁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堂需要灵活掌握。
第二、努力让图像“活”起来
“活”的事物相对于静止的事物总能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观看一段视频和看几幅课本插图相比,肯定前者印象更深刻。所以条件允许的话,一定多用媒体教学。而我们农村初中不进多媒体教室也可以让图“活”起来。例如,对有的图像加以配音描述,使枯燥呆板的图像变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比如讲天气预报时配音,一种方法是课前教师截录一段相关音频描述,课堂播放;另一种方法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分角色配音。又比如讲非洲草原时利用赵忠祥老师给动物世界的配音。配音描述使学生在看图中引起联想、产生美好的意境,从而易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学习效果。再例如以课堂话剧的形式呈现“土地资源利用和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漫画图,当然这要求学生要做足课前准备,不宜过多,一学期最多2至3次这样的活动。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印象深刻。
第三、尽量让图和学生“互动”起来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填图、描图、绘图、拼图游戏与竞赛,充分让地图和学生都“动”起来。这样既能锻炼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识记速度,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能持续较长时间,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拼图游戏“中国政区图”:先要求课前准备自制的“中国政区图”并写上省名、简称和行政中心;(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加上地震后家里经济条件有所好转,很多学生都是去买小孩玩的拼图,也便宜)“动”的第一步:认方位。每位同学打乱自己的拼图,跟着老师的引导,分七个片区找出每个片区的省级行政单位,这一步是让学生熟悉省级区划的地理位置,所以要慢一些,切忌学生急躁。第二步:拼图比赛。分小组或者全班都可以,教师引导或者学生代表引导拼图,要求引导者一定打乱七个片区的顺序。每完成一个片区,教师一定要检查每位同学的桌面拼图情况,以便及时纠正和调整拼图节奏。第三步:识轮廓。用拼图分小组研讨轮廓特点,并要求分小组速记有特点的轮廓,对轮廓特点不明显的省级单位教师做些补充。第四步:找行政中心和简称(这个内容大多要在下一个课时完成,自制的图要求有这个内容,但买的拼图没有,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要把这两个内容添加到图内方可使用)。第五步:放松心情。一般一节课最多能完成前两步,为了不至于让学生感觉太枯燥,可以在下节课或者更多节课前用3到5分钟放松心情:像幼儿时期那样去玩拼图比赛,学生很乐于参与,兴趣很浓,持续了几周时间,同时也训练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填图、描图、绘图也是地理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基本功,是“动”手能力的主要体现。俗话说“手过一遍胜眼过百遍”,的确,在教学实践中,只讲不“动”,往往事倍功半。
其中填图接力比赛是我最爱的方式(世界、中国区域地理基本都可以用到这个方法):例如中国的骨架和地形区填图比赛。先讲好比赛规则:每组一支粉笔,每人每次只能填一个地理名称,不能改动前面同学所填,(每组按座位顺序接力比赛填,由于每组人数不等,若没填完再轮第二次填),教师板书四个相同的图,全班参与,比赛四个组哪组最先能准确定位,既要比速度还要比准确度。课堂特别活跃,人人都在关注,但也有缺点:课堂难以掌控,有时不得不取消一些组下次的比赛机会。总体来说利远远大于弊。当然,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内容、不同教学时间段采取不同的填图比赛方式。
描图:在课本插图、填充图、地图册上,用手中的笔描绘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例如,中国自然地理中最重要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要求学生用线条描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等……又例如描绘某一省的省界线,某一条河流,某一段铁路线等,要求学生在原图的基础之上,用彩色笔重新描绘一遍效果会更好,而且一目了然,可以一眼抓住一幅图的核心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绘图:相对于前两者难度更大一些。一种方法是让学生按照地图上现成的地理事物涂上不同的颜色,用以扩大区分度,增强信号刺激,引起学生兴奋。例如,分层设色地形图、三级阶梯地形图、行政区分布图等。这办法特别适合低年级使用。另一种方法是把现成的地理数据绘成图。例如,根据气温与降水资料绘制成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或者绘制地形剖面图。这两图也是初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细心指导对今后的读图识别各地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以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不管用怎样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初中地理教与学的目的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两幅“活”的心理地图,并且让两张原本“平面”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变得“动”起来,变得“立体”起来。例如在一张“中国政区图”上叠加: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河流和湖泊、农作物、铁路线等等。在适当需要的时候要象放映机一样,放映出心理地图中的相关信息。要做到这点需不断合理运用地图,只要坚持,学生最终会找到面对地图时的那份如鱼得水的自由和从容。
(江油市武都中学 赵雪彬)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9日,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侯再金一行来到四川国程农业有限公司的药用植物博览园,授牌该园为学校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在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有机中药材的...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