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檎
钟声全和钟晓红是一对父女,如今父女俩都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名字和故事却一直被人们口口相传——父亲因勇救落水村民不幸遇难,女儿在因病去世后将眼角膜捐赠给了他人。“有其父必有其女”,这是所有认识和了解父女俩的评价,他们用生命书写的人间大爱,温暖着越来越多的人,也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这场爱的传递中来。
为救他人
父亲献出生命
“救命啊!救命啊!”2010年12月14日晚7时许,江油市三合镇杨家庵村钟声全家附近的堰塘方向突然传来凄厉的呼救声。原来是该村村民刘兴友路过堰塘因天黑路滑不慎掉进了水里。听到呼救,钟声全迅速跑过去,边跑边喊:“老刘别怕!我来救你!”
来不及脱衣服,钟声全就跳进了水里。天寒地冻,能见度又非常低,闻讯赶来的村民见他们迟迟没能上岸,赶紧报了警。消防官兵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打捞,终于找到了钟声全和刘兴友,不幸的是,他们两个都已经停止了呼吸。最让在场人们动容的是,钟声全的遗体,还保持着用力托举刘兴友的姿势……
父亲遇难的噩耗传到钟晓红耳朵里时,在建设银行绵阳分行上班的钟晓红正在筹备婚礼。父亲的猝然离世,让她从幸福的巅峰瞬间跌到悲伤的谷底,作为家中独生子女的她痛不欲生,仿佛天塌了一样。同样悲痛却深明大义的母亲劝她说,“你爸爸是为救人死的,他肯定不希望看到你这么难过。你要像以前那样工作和生活,他在天上才会安心……”就这样,钟晓红将丧父之痛深埋在心里,很快又回到了她无比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在那之前,活泼开朗的钟晓红是单位里的爱岗敬业模范,每年单位评选“岗位能手”、“先进个人”,她都榜上有名。许多大爷大妈储户也把她当自家女儿看待。
回报社会
女儿捐出角膜
2011年,钟晓红时常感到脸部肌肉僵硬和疼痛,同事们都劝她请假去医院看看,但她总说:“没事,可能就是腮腺炎,过段时间就好了。”到了年底,疼痛日渐加剧,连说话和吃饭都困难了。但年底银行的业务特别繁忙,因此她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只靠吃药和针灸来缓解疼痛。直到过完了年,她才抽空去大医院做了一个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恶性横纹肌肉瘤,而且是晚期。
得知这个消息后,钟晓红的许多同事朋友都为她揪心:为什么要让她承受这接二连三的致命打击?建行绵阳分行得知钟晓红生病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发起了向钟晓红募捐的倡议书,短短三天,就筹集到善款近9万元。当这笔爱心款送到病房时,从没当着大家面流过泪的钟晓红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说:“有了大家的爱心支持和鼓励,我一定不会倒下,我要尽快治好病,回去上班,报答单位和同事对我的爱……”
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钟晓红清醒而坚决地向母亲和爱人提出了自己的两个心愿:一、让她心爱的工作服和工作证陪她一起下葬;二、捐出自己的所有器官。母亲和爱人坚决反对她捐献器官,她说:“我才31岁,本来还应该向社会多做贡献的,但现在没机会了,所以我想把器官捐给需要的人,让他们带着我的心愿继续为社会做事……”母亲和爱人终于含着泪答应了她的请求。
2013年3月29日早上7点53分,钟晓红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程。因为病情,她全身除了眼角膜外别的器官已不适合再做捐赠,所以母亲和爱人只能捐赠了她的角膜。不久之后,医院将她的角膜用于两位角膜急性穿孔患者,帮助这两位患者保住了眼球,争取到了恢复视力和光明的机会。
爱心传递
让爱生生不息
在钟晓红走后的每一年,建行绵阳分行的领导都会带着年轻的同事去江油农村,看望钟晓红的妈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为社会献出了自己的丈夫和年轻的女儿,如今独自一人生活在农村老家,并像丈夫和女儿那样,继续热心地帮助他人。
为了纪念钟晓红,为了传递爱心,建行绵阳分行在内部设立了“钟晓红爱心示范岗”,一大批年轻的建行人积极踊跃地加入到这个岗位,以钟晓红为榜样,爱工作、爱生活、爱社会、讲奉献。“小钟虽然走了,但她的精神还在,她的眼睛还在看着这个世界,相信在她和她父亲精神的感召下,我们一定能将这份爱传递得更宽广、更久远!”钟晓红生前所在单位的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韩雨赵万萍记者彭雪)由江油中坝派出所民警代将军自编自导、反映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的反扒题材微电影《陌路追逐》日前正式上线,同步发布在腾讯、优酷等媒体,并借助“江油公安”微信公众号、“江...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