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领导动真格、干部动真情、群众真受益”这是被帮扶群众对绵阳市“挂包帮”工作实实在在的评价。今年以来,绵阳市扎实推进“挂包帮”工作,全市121个市级帮扶部门、近5万名党员干部深入对口帮扶村,帮在点子上,扶在急难处,切实惠及广大群众。
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离不开产业发展,为此,绵阳市包村部门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积极引导帮扶村根据自身资源和条件,发展优势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形成有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在推进产业发展上,包村部门利用各自优势,采取观念帮扶、政策帮扶、技术帮扶、资金帮扶等方式,因地制宜加以引导和扶持。
从解决贫困户生活及时之需到妥善处置矛盾纠纷;从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上学、病人就医、人员就业等实际问题到上门慰问走访帮助困难群众……在“挂包帮”工作中,各部门党员干部始终着眼于群众的现实需求,坚持深入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切实解决困难群众所盼所需所求。
针对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在“挂包帮”活动中,绵阳市各级包村部门积极帮助帮扶村申报农田水利、道路交通、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条条道路开工建设,一口口山坪塘整修完成,一个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使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为确保绵阳市“挂包帮”工作实实在在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给予4分分值,与年终奖金挂钩。联席办提出了县市区8项、市级机关9项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了自查考评、实地检查考评、县市区考评、群众测评、联席会议办公室考评相结合的“五步考评办法”,在年度考评中,全市95个市级部门得分98分以上。在今年一项民意调查数据中,市级部门帮扶工作群众满意率达98.94%,“挂包帮”活动已成为群众满意的“民生工程”。
(薛红本报记者刘鑫)
新闻推荐
王月,在绵阳城区繁华地段经营着一家品牌皮包专卖店,有着幸福的家庭:老公顺她,女儿可爱。然而,平静的生活让王月总感觉缺少点什么,于是,网络交友成为她打发时间的工具。后来,王月因网络交友不慎,陷入传...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